1.
今天女儿棉花从幼儿园回家,仰着小脑袋,眼神可怜巴巴望着我,然后怯生生地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去哪个幼儿园了”,我担心地问她:“为什么呀,是不是发生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她低着脑袋神色怯弱地对我说:“妈妈不是,今天老师教我们写字了,我笔握不好,写怎么都写不好,我担心怕老师骂,所以求求你给老师说一声我不去了”。顿时,我这心理向打翻了各种调味,不是滋味,那心呀瞬间就纠结,疼痛,内疚,自责……
2.
立刻我的脑子一下闪出了一个不太好信号:女儿一直比较听话懂事,我是不是真的太过分了?本来她还不到5岁呀!就让她去上幼小衔接班?是因为我真的太忙吗?还是因为不想花太多精力去照顾她啦?我承认每天要去上班,有时还要下乡,偶尔还要出差,我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陪在你身边,因为“如果放下砖头陪你,就没有面包”,所以还不到5岁就让你去幼小衔接班,本来你应该快快乐乐做你喜欢的事情。我却逼着你去接受。
3.
我们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内心迫切的希望找个合理的借口。带孩子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不仅要花钱养,而且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强大得钱不是问题,时间不是问题,精力不是问题啊!因此,便有了妈妈们茅盾而奇葩的心理纠结:一边希望孩子快快乐乐的成长,一边又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从小开始早教班,兴趣班,英语班……有的妈妈一边希望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一边又抽不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照顾孩子,一边又希望孩子每次考试都考高分。
现实中一个活生生的:综艺节目《少年说》,初一女孩徐嘉唯对妈妈的告白就让我心疼。
徐嘉唯说:“我的妈妈是一个特别有条理的人。有条理到什么程度呢?我的暑假,每一天的安排,都有一个表格。”
徐嘉唯妈妈对徐嘉唯吃饭、睡觉、写作业任何的时间规划到几点几分,对徐嘉唯行为的很多细节要求也很严格。比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在家不可以翘腿、抖腿,早起马上叠被子等等。这种行为难道不是在逼着孩子成为妈妈心目中认为的那个样子,而不是孩子想要成为的那个样子?这张让人窒息的表格,真的是为了她好吗。?
徐嘉唯对妈妈说:“能不能不再对我做这么细致的规划了?"然而她妈妈义正言辞地认为:"这都是一个妈妈应该教给孩子最基本的东西。
4.
孩子,你知道很多妈妈用心良苦为孩子操办一切,她们觉得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她们觉得”我是为了你好“,“你还小,不懂,听妈妈的话。”这些带着被迫的言行,孩子必须无条件顺从,不准反抗,不准说不,因为妈妈坚定的语气“为你好”容不得你随便质疑,恰恰就是这三个字“为你好”让孩子活得没有了自我。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给予他们适当尊重。迪帕克博士说,情绪被表达出来,我们才不会生成疾病。允许孩子说说他们的想法。也许,当孩子敞开心扉,那些浮于行为之下的想法,会令你感动。
我们自己一贯的作风就是从来不问孩子喜欢不喜欢,愿不愿意?就按自己的意愿替孩子作了决定,然后振振有词地说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是真的为孩子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