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作用是将外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给大脑,在这整个系统中,视网膜的地位非常非常重[当然,所有部件都很重要,哪怕是眼俭,相当于眼睛的窗帘加抹布,也很重要,没有这块抹布和窗帘,眼睛就会干涩,蓝瘦香菇],着重介绍一下视网膜。
视网膜是贴于眼球内壁后部的一层非常非常薄的薄膜,尽管非常非常薄,但结构却极其复杂,视网膜的厚度大约为0.5毫米,科学家却这0.5毫米分为十层,你说复杂不复杂?还是得拣重点的说,这十层中最重要的的接受光线的视觉细胞和将视觉细胞接受的光学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的神经细胞,其它的结构都是为两功能服务的。就像一个学校里最重要的两种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和渴望接受知识的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就是传道授解惑的过程,学校其它的一切组织、活动或行为都为这个任务服务的。
夜半醒来,没有了睡意,便起身来到窗向外看,原本的五彩斑斓的世界失却了颜色,只剩下黑白两色了。咦!颜色哪去了?情况是这样的,视觉细胞分为两种,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具有分辩颜色的能力,但必须有强光刺激才行,光线弱了它就不工作。而视杆细胞对光的强弱很敏感,但它不能分辨颜色,故夜半看窗外,没有了色彩。
人的每只眼里大约有650万个视锥细胞,它们主要分布在很小的一段区域内,这一区域称为中央凹,它的位置大约在于瞳孔正相对,简单地说,视锥细胞也分成三种,分别对红、绿、蓝三种色光敏感,这样就可以感知色彩。色盲的人就是由于视锥细胞受损,可能对红色或绿色无法分辩,也可能对所有色彩都不能分辩。看到这儿你可以做个小实验,眼睛正对着前方看,看能不感知到两侧的物体的颜色?因为视锥细胞对色彩的分辨能力以及极高的分辨力,所以我们在仔细观察物体时眼睛得正对着物体。
视杆细胞分布的范围就很厂,眼球内壁约70%的地方分布视杆细胞,视杆细胞对弱光很敏感,但不能分辨颜色,我们所说的眼睛的余光其实就是指物体在视网膜中央凹以外地区视杆细胞所接受到光。在夜间行走时,人眼只能看到明暗,看不到色彩,是因为视锥细胞在弱光不工作,只有视杆细胞工作。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科普节目,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一个高度近视的人,约2000度,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中看书,太神奇了!后来节目中给出了解释,因为此人高度近视,长期在弱光下看书,故视杆细胞尤其发达。
造物主真的很神奇,给我们人类两种视觉细胞,使得人类能够在自然中生存。在白天要进行各种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分辨物体以及颜色的工作,此时就得有视锥细胞;而在夜里只要能看到有没有猛兽来袭击你,只要能逃命就行。有些动物如猫头鹰眼睛里只有视杆细胞,故它能够在夜里捕捉猎物。而老鹰的眼睛里却有两个中央凹,这样老就可以同时看清两个方向,另外老鹰的视锥细胞比人类多出六七倍,这就是老鹰的视力比人类好的原因。另外老鹰的眼睛不但可以感知红绿蓝三原色,还有能感知紫色的锥状细胞,所以它能在几公里外分辨出小动物。
厉害了,word 造物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