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其中一篇文章叫《无能的力量》,是说一个德国人叫卢安克,过去十年生活在中国广西山村,陪伴着当地的留守儿童。
蜷曲的头发,碧蓝的眼睛,一笑脸上有深深的纹路,高大,瘦弱,微微弯着背。他这个人泛着脱离实际,又理想化。多次提到“自由”。他说刚到板烈村时,有人当他是特务,有的拉他去政府跑项目,有的偷走了他的钱和手电。他什么反抗都没有。“这样我就变成了一个没用的人。”他说,“这样我就自由了。”
柴静问他:“你不喜欢物质吗?”
“不是不喜欢物质,我喜欢自由。”他说,“如果怕自由,那就危险,自由是一种站不稳的状态。”
“从哪儿找到不害怕的力量?”“我觉得如果只有物质,那只有害怕,如果有比物质更重要的事情,就不用害怕了。脑子里没有障碍才是自由。”
关于爱情,他说他不知道,也没经历过,反而觉得很奇怪。“一个人属于我?我想象不出来这种感受。”
柴静问他,“你不向往这种依赖和占有?”“不”“这样的自由你能承受吗?”他微微一笑:“我愿意。”
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最后都宣布失败。他也结婚了,和一位认识八年的中国女志愿者。离开了板烈。
我把他说的一些话抄在日记本中:
只有当人们能感到创建自己世界的满足,不会与别人去比较,不会因为钱,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感到被抛弃,这才是正真的归宿。
青春期的孩子是通过行动得到感受,从感受中才慢慢反思,反思又在指导行动的,说话是没有用的,让他们一起进入,共同完成那个“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的故事,感受会像淋雨一样浸透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里缓缓滋养。
我也不知道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有什么使命,这个只能是慢慢摸索的,所以只能慢慢看有什么结果,也许过了几年我明白,为什么要这样。
把希望放在别人的身上是虚拟的,所以无用。如果自己不去做,那就不会有希望。
别人对我佩服的地方其实是我的无能,我无能争取利益,无能做判断,无能去策划目的,无能去要求别人,无法建立期待。也许有人以为那是超能,这个误会就造成了我现在的结果。还可以用另一种表达: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