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爱玲散文》读书笔记(九)

《张爱玲散文》读书笔记(九)

作者: 深山松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5:09 被阅读0次

12.19.2018

《太太万岁》题记

不大出去,但是出去的时候也很像样;穿上“雨衣肩胛”的春大衣,手挽玻璃皮
包,粉白脂红地笑着,替丈夫吹嘘,替娘家撑场面,替不及格的小孩子遮盖……

(活在伪装的套子里,面子比里子还重要,你说她快乐吗?她会说我什么都有,怎么不快乐?死鸭子嘴硬,可悲也可怜,不必唾弃,我们身上也有的劣根性。常言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这几个字“常言道”,“老话说得好”就像一张金牌,赋予话的内容一种价值。

事实上,撑场面,遮盖,吹嘘,被接受者往往还不领情,一刮耳光,一块石头,击中当事人。我如何辛苦奉献,如何牺牲,她们是一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如何摆脱这些固有思维,老话不一定都对,常言不要当作紧箍咒,为自己活一回。)

中国女人向来是一结婚立刻由少女变为中年人,跳掉了少妇这一阶段。

(少妇是可爱,俏皮,有些含蓄的韵味,不容调戏,尊重可以幽默,跟你天南地北神侃,少女有些轻佻,天真,选择还多,心有些许浮躁,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概念。

中年人,那就世俗多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在餐桌上吃午饭,大家聊得起劲,她总问晚上吃什么,她们有服务精神,奉献精神,考虑的东西更实际,少了不少梦幻的思想。

正确的年龄做正确的事,不早一步,不晚一步,我以为心智匹配,应对更从容。)

像思珍这样的女人,会嫁给一个没出息的丈夫,本来也是意中事。她丈夫总是郁郁地感到怀才不遇,一旦时来运来,马上桃花运也来了。

(我想知道陈思珍究竟希望他的丈夫飞黄腾达,还是平凡普通,招架不住那个时来运转的男人,还不如找个普通的男人,没有胸怀大志,也不自命不凡,诚惶诚恐,岂能幸福?)

中国观众最难应付的一点并不是低级趣味或是理解力差,而是他们太习惯于传奇。

(我们之所以不需要各种宗教,因为传奇,古文化,儒家文化自带信仰,精神支撑随手拈来,尤其是乐此不疲谈论古文化,先人,我们更注重精神世界吧,谁说我们穷呢?

端一碗稀饭站在门边,看邻居两夫妻吵架,笑嘻嘻,三言两句参演,这不是看了电视,还参加了演电视,一碗稀汤也不是事,肚子有没有吃饱都不是问题,饿不死,没热闹看就不行。

对地狱的描写细致生动,各鬼神命名,神仙的形象刻画深刻,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够我们拍好几部续集神话剧,穿越剧,玄幻,与凡间痴男怨女结合的故事,不需要大餐,这就是我们的精神大餐。)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水浒传》被腰斩,《金瓶梅》是禁书,《红楼梦》没写完,《海上花》没人知道。

而且像我七八岁的时候看电影,看见一个人物出场就急着问:“是好人坏人?”

(小时候有同样的经历,好人还是坏人是我看一部片子最先想弄懂的知识点,这个没有搞懂,我不知道我该站哪边啊?我们的思维中有代入感这个词,太根深蒂固了,也才有了地域化,攀亲这些风俗。

在看一场国际化球赛,参与暴力的球迷们,你们不是来看球的,是来看打架的,细胞里有暴力分子吗?体育,艺术,科技,哪一行不应该理性看待呢,科学家有国界没错,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它同等造福全人类。

这才是博大的文化使命,被禁,被腰斩,没写完补完,是因为我们不接受不完美,喜欢带入,带入个人色彩,赋予政治意识,在文化的表面蒙了一层厚厚的袈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爱玲散文》读书笔记(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sj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