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2017年加入简书的,当时在简书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转行。
现在回想起来,当一名产品小白的时候,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持续输入和输出。
从汉语老师,到目前在网易互娱担任一名产品策划。
我用了0.5年时间,在简书持续输出文章的时间,看书积累,没有做虚拟项目,唯独输出文章、竞品分析。后来花了不到半个月找到了一份产品的工作。用了2年的时间,从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
毕业后裸辞在家的0.5年,持续性地输入知识,时间密度上,积累的知识内容可能比我大学四年还要多。
毕业后,一直在思考如何高效学习,这两天看了《突围认知》、《精准努力》和《向上生长》,想把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梳理一下。
一、制定一个小的计划
具体有多小呢,主要是不要为难自己。
在很多很小的计划达成之后,你会发现你完成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
曾经担任锤子科技的设计总监罗子雄在他的TED演讲当中举了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当遇见很大的问题,无法解决时,可以把大的问题拆分为若干个小问题,直到每个小问题一直拆分到你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去解决。
坦克建模 拆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体 深度拆分把一个复杂的坦克模型,拆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把一件工程量比较大的问题,拆分为若干个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可以等同于一个小计划,要消灭了一个计划后,再进一步地去执行下一个计划。
在不断完成小的计划的过程中,会给人带来持续性地正反馈。
制定计划,是高效学习的首要目标。
二、建立好整体框架,再一点点补充知识
《向上生长》这本书中,作者说,比如一个人要学习历史,首先应该去搭建整体框架,然后无论是利用看书或者是看纪录片的形式,再一点点把学习到的内容填充进去。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搭建整体框架,以及如何再将内容填充进去呢?
还是拿我入门产品的例子来举例好了。
首先需要把一个框架拆分成为好几步。
产品入门三、得到及时反馈和适当奖励
除了前端产品外,我也做一些游戏类的产品。游戏有个特点,会把及时反馈机制做得很好,除了产品策划外,还有产品运营也会利用各类型活动,在用户参与活动时给予奖励,以便达成提升AARRR指标。
为什么游戏会令很多人上瘾?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逻辑——及时反馈。
游戏是将及时反馈运用到最好的领域,没有之一。
拿王者荣耀来说,王者荣耀设计一血、双杀、三杀、四杀、团灭,都会在玩家取得成就是立即提示,这种每次拿人头所带来的爽快感,配合上音效,都是给玩家带来的及时反馈。
学习生活中,我们学习很多知识或内容,只会在阶段考试、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才会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但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等待期。可以说,这种漫长的反馈时间会严重消磨我们对学习的热情。
为了能坚持把一件事情做下去,我们需要及时反馈。
日常生活中的及时反馈来自于哪里?
我觉得最简单的就是,网络。
比如我在转行的时候,会间歇性地输出文章,当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输出文章带给我的反馈是能让我坚持下去的方法之一。当我看到有网友点赞我的文章时,我会觉得我的输出是有些许价值的,也让我能继续地看书、写文章,直到转行成功。
另外,及时的反馈和奖励机制其实是不能分开的。
如果能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加有趣,我想大部分人应该会愿意尝试更多的事情。
就相当于游戏策划想让玩家持续地留存在这个游戏里,一定要适时地给予固定奖励和随机奖励,才能让玩家有动力去完成游戏任务。
我的话会给适时的给自己一个小的奖励。比如在工作两年,有一定的积蓄后,给自己安排了一场欧洲游。或者是在我入职大厂前一天,利用理财的钱给自己买了一个diptyque香薰。奖励可大可小,有时候可能是本身就想去做一件事情,但是把它赋予了奖品的属性,通过赋予的属性,每当看到一个物件时,就会想起,啊,这是我通过完成某个任务得到的奖励,这种想法不是挺令人开心的吗~也能让这个物品变得更加具有意义。
四、在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进阶
当开始列计划、整理框架填充知识、通过渠道得到反馈,等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再开始考虑进阶的问题。
罗子雄在TED演讲《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中就谈及到这一点。
初阶的方法论:看、做、想。
进阶的方法论:看2.0、做2.0、想2.0
他的“看”指的是初级设计师应该参考大量优秀的作品;“看2.0”指的是参考不同领域的优秀作品。
问题来了,那入门和进阶的分界线在哪里?在进阶之后如何成为高阶或大神?
《向上生长》的作者是一名程序员,以量化的角度比较好地揭示了入门和进阶的分界线。比如一名想要做程序员的人需要多少行代码可以入门?
当你写了10000行代码时,已经是一名菜鸟程序员,可以不看书编码了;
当你写了50000行代码时,已经是一名可以给公司干活的程序员了;
当你写了500,000行代码时,你就是一名老鸟级别的程序员了。
量化指标后,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哪一个阶段应该干哪些事情。
在1.0版本还未发版时,着急去做2.0版本的事情,基础没有打牢固,往往是花费了更多的事情去完成当下阶段该做的事情。
这一点还是跟第二点建立好整体的知识框架是分不开的,在什么情况下去做一个积累,去完成拿一项指标。无论是有目标的还是无清晰目标的积累,那都属于积累。
做永远是要比想现行一步。
在做的过程中再不断地优化就好了,我们积累了很多分散的点,当我们梳理整体框架的时候才能把这些点连成线。这样也是一种策略。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横向积累或纵向积累,都是属于积累。没有一件事做了会白费力气。但是迟迟不做,半途而废的,才是最可惜的。
五、相信时间,从量变到质变
学习一项技能,从事一份工作,没有时间的积累,是很难看出结果的。我毕业到现在,没有想过一件事情没有办法做到,现在做不到,未来未必做不到。
现在的人都很急,急着想要去找到最好的出路。转行的时候我也想过,我很想快点变成产品经理,但是却只是看了几本书,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还有输出了一些文章后,就真的去找到产品经理的工作吗?
那段裸辞的时间特别焦虑,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害怕自己瞎忙一场。毕竟很多同学都已经工作稳定了,甚至收入也很不错。一旦比较起来,就容易陷入焦虑,郁闷到最后可能一心在解决自己的坏心情上面。
如果真的是想找一份工作,也是很容易的。我一开始并不是找产品经理的岗位,而是曲线救国做了游戏产品策划,在不断积累了一两个项目之后,才逐渐了解产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岗位。但我面试了很多想转行做产品的同学,当时的应聘岗位薪资不高,大家好像看不到什么未来前景,也许因为小公司的缘故,工作了一两个月的人很快就辞职了。比我入职晚一个月的毕业生,曾经问过我,说他很迷茫,不知道未来应该做些什么。
我那个时候也挺迷茫,还是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好。积累了两年的时间,从一个产品策划到产品主管。
我想还是踏踏实实地去做事,比起做思想上的巨人要好多了。一直想着自己是不是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在做着没有意义的事情,一直迷茫却也没有任何行动。没有人会阻止你在八个小时之外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喜欢当下从事的事情,怎么不去尝试在其他的方向积累试试看?
想做成一件事情,没有那么难,但是想一步登天的,确实是挺难。
我这两年因为产品积累的数量很多,所以在做一些小的项目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产品sense,这个也是时间沉淀下来的东西。如果我一开始因为不想去做小的项目,可能后来也没有机会去做大的项目吧。
为了丰富自己的产品经验,目前也还在不断地锤炼自己。学习数据分析、学习文案写作、了解编程语言、运营内容等方面。产品是一个相对较杂的工作岗位,在我已经积累了做纯粹的产品两年经验后,我开始去接触不同领域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沉下心来,多学习。能从一名高级产品做到资深~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去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