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头镇是婺源一个比较偏远的乡镇,与景德镇的浮梁县、乐平市交界。镇头镇也是婺源县唯一一个产煤的乡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境内小煤矿、小煤窑可谓遍地开花。近些年,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地方产业方向的调整,这些小煤矿、小煤窑都已关闭。镇头镇虽然比较偏远,但交通却很便利。景婺黄(常)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从婺源县城到镇头村,如果走高速公路,只需四十分钟。乡村公路都已硬化,如果不走高速公路,也只需一个多小时。
到了镇头,我们首先去了鸡山。领我们去的镇头镇党委书记李书记向我们介绍说,鸡山,当地人又称鸡公山,汉代长沙王吴芮的墓地就在此山中。汉高祖五年,吴芮被封为长沙王。吴芮死后,吴芮后人将其尸骨迁葬到此地,并用金子雕刻了一个头,一同安葬。吴芮的后人在附近建村居住,有看护坟墓之意,婺源的吴姓由此繁衍而来。这些我倒是第一次听说。回来后翻阅了1993年出版的《婺源县志》,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不知道老县志上有没有。上网搜索一下,倒有很多帖子。余干有位网民说,长沙王吴芮是余干人。也有人说,是景德镇瑶里人。二千多年来,地方行政区划变来变去,许多东西已无从考证。现在有不少人想方设法挖掘历史人物以促进当地的旅游开发。
车子沿着简易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像一只小船在绿色的波涛中穿行,绿意、蝉鸣、鸟唱扑面而来。强烈的阳光被浓密的枝叶滤过,只剩下点点滴滴,仿佛是闪烁的金片。
快到山顶的时候,眼前出现一个类似盆地的山坳。山坳里种满了西瓜,有二百亩左右。有几个人正在抢收西瓜。印象中西瓜一般是种在地势较低的平地上,种在高山上,很少听说。这高山上的西瓜品质肯定不错吧。更远处的山里是镇里的苗圃,种有四种桂花。放眼望去,发现山上有许多大石头,这些石头除形状怪异之外,颜色也与别处的不同,是白色的,大概是石灰石吧。
吃过午饭,李书记带我们去镇里的吊瓜种植基地参观。吊瓜种植基地在一个山坞里。一人多高的瓜架上爬满绿色的藤蔓,藤蔓上悬挂着一个个拳头般大小的瓜。李书记介绍说,到秋天,吊瓜成熟了,一个个红通通的,像挂着一个个的小红灯笼,很有观赏价值。吊瓜含有丰富的脂、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食用瓜中的上品,而且吊瓜还是一种中药村,具有润肺化痰、消肿祛毒、润肠通便等功效。
随后,我们去游山村参观游览。
游山村是婺源县最大的自然村,现有常住人口三千多。据说,历史上,游山村曾号称“千烟之村”,有上千户人家。游山村位于浮梁、乐平、婺源三县(市)交界处,自古民风强悍,是赣文化和徽州文化交汇地。从村子里民居的建筑风格来看,徽州文化的影响显然要更浓一些。游山村人都姓董,婺源附近县市的董姓村落很多是由这里分支出去的。游山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走过一段短短的小巷,抬头可以看见一个门楼,上书两个斗大的字“函谷”,大概是取意老子西出函谷关写就洋洋五千言《道德经》的典故吧。穿过门楼,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古代廊桥。这座廊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许多婺源的宣传片中都可以看到对于这座廊桥的介绍。一条小河从村中弯曲流过,恰似太极图中的那条阴阳界线,如此看来,游山村应该是呈太极图形。
村支书领我们在迷宫般的弄巷里穿行。如果没有当地人领路,外地人是良容易在村子中迷路的,常常是进得来出不去。我们走进一幢老房子。房子的主人介绍说,这房子建于1867年。房子保存基本完好,雕梁画栋,和婺源乡间常见的明清古建筑没有什么区别。房子是砖木结构的,有三层,柱子全是杉木的,一根柱子到顶。村子中还有一栋建于民国初年的小洋楼。房子采用了上海洋楼的建筑风格,在徽派建筑中,显得独树一帜,特别显眼。村支书告诉我们,游山村中曾有二十多座祠堂,现在还有十来座。他打开一座让我们参观,祠堂的格局、建筑风格和婺源别处的祠堂完全相同。祠堂里堆满了杂物,显然没有进行任何商业开发。
村子中的这些木雕,砖雕、门楼是怎样逃过当年“破四旧”的劫难的呢?原来,当年村子里的人在这些古建筑上抹上黄泥,刷上石灰,写上毛主席语录。就这样,这些古建筑才得以比较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一天时间匆匆而过,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得到的只是浮光掠影的印象,像游山村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子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