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
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
生命的热忱,荣耀之巷。
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
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
——《荣耀之巷》
童年天真而漫烂,似一条小巷,在这条小巷里走出的每一步都本应该是一人人生最绚丽的荣耀。
然而,再清新自然、美丽活泼的池塘也有它阴暗幽晦,不见天光的池底。
而在这幽晦的池底,那些正在或曾经发生的故事,你是否已经注意,是否依然时时想起?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爱与教化的故事。剧中,或许谁也不会想到久被遗弃而困于“池塘之底”的放牛班,有朝一日尽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作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的他们倍遭社会的忽视与误解,残缺不全的家庭亲情,动辄得咎的学校责罚,判若鸿沟的师生隔膜;
都一步一步地把他们本是纯真可爱与人无伤的稚嫩灵魂推向人世爱与理解的边缘,绝望的深渊!
如果人间真是上帝的国度的话,那么天使在哪儿呢?
马修的到来为我们消除了疑窦。马修是那种高目远瞩、才华横溢的老师,更是博爱仁慈、宽容大度的朋友。
他的到来犹如冬日里一缕鲜活的阳光温暖的泻下,照亮昔日阴霾沉沉、彤云密布的“池塘之底”。
影片中孩子们一次次的恶作剧,马修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正是这种宽容如一缕阳光直射“池塘之底”。
终于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悔意。受惩罚的孩子在母亲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闭症的孩子在老师的关怀下慢慢打开了心扉。
一次又一次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和宽容之心帮助了这些孩子,正是这份善良与伟大,改写了孩子们原本那充满晦涩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串歌声与欢笑,盼来了“放牛班的春天”。
当昔日的照片变得昏黄,昔日的顽童已成为音乐家,我们看到了早已满头银发的皮埃尔、贝比诺对老师马修深情的怀念。
教育用兼容并包的方式,呈现“万紫千红才是春”的美景,而做为一个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接纳每个孩子,让他们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马修正是这样,在院长面前一次次包容了孩子们的过错,有一次次宽容他们的过错,一次次耐心的教导他们。
马修说自己是一个谁也不知道的人,一个不成功的音乐家,一个不成功的学监。
可他的故事又能让谁说他是不成功的呢?他教学生们唱歌,发现了莫朗奇的音乐天才并加以培养,使他成为一个音乐家。
一群不谙世事的问题少年——放牛班的孩子,在他的引导下变得善良友好,懂得了感恩和相互帮助。
是啊,春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