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心情不好”,小静发来简短的几个字,后面还跟着一个难过的表情符号。
“怎么啦?说来我听听”。
小静,八零后,是我的一个朋友,居住在遥远的南方城市。她是湘妹子,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已经成家了。
小静念了一所普通的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遇到了现在的老公,就定居了下来。现在自己有一儿一女。
在广东居住的那几年,我和小静是同一小区的邻居。我对她最深的印象就是出门孩子多。
不管是约着吃饭,还是到家里玩,都是一帮孩子一起,有哥哥家的,有弟弟家的。
02
小静这次心情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和嫂子合伙开的奶茶店赔钱关门了,各赔了十多万。
嫂子参与经营,知道个中来龙去脉,但因哥嫂是二婚,且关系不好在闹离婚,嫂子的娘家妈妈一口咬定钱被小静独吞了。
本来是清清楚楚的事情,偏偏嫂子躲起来不出面,任由自己的妈妈不停地找小静的哥哥吵,找娘家父母吵,弄得所有人都不安宁。
只是哥哥不愿离婚,又顾忌嫂子的面子,也跟着来质疑小静。真是让人大伤脑筋。
小静的老公是个好人,在一家企业做高管,收入尚可。为了息事宁人,建议小静拿几万块钱给嫂子,权当是安抚。
这当然不是最好的策略。结果是所有人更加一致认定是小静贪了钱,否则,何以慷慨地拿钱出来。真是百口莫辨。
“当初我带两个孩子,根本没时间开店,嫂子闲着没有工作,也是为他们家庭稳定考虑,我才同意拿钱出来开店,跟着忙前忙后半年多。如今店亏损关门,不仅损失了钱,还伤了心......”小静说着,有些哽咽。

03
不仅如此,小静其实照顾着自己娘家的一帮人。
父母的赡养自不必说,每月生活费按时到位。哥哥和前妻生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留在小静家照顾。
弟弟和弟媳爱打麻将,隔三差五地来借钱,有去无回。后来搞得烦了,小静不借。再后来,借了高利贷,留的是小静的电话,不停收到催还钱的提醒和警告。
爸爸妈妈也参于进来,希望小静拿钱出来在老家帮弟弟建一套房子。理由一是弟弟生了三个孩子,没地方住;二是老家诱惑小,有房子在老家居住利于收心。
小静拒绝,因为自己在大城市也还供着房贷和车贷。于是,父母不悦,弟弟慨然,觉得小静无情无义。
04
“其实,我从小在家就是不受待见的”,小静有些伤心,因为重男轻女,没考上好的大学要复读也被父母以浪费钱否决。
大学后再没跟父母拿一分钱,结婚前挣的钱都寄回娘家给父母,父母拿去补贴给不争气的弟弟了。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欠他们吗?小静很不解。自己的小家也不容易,老公虽然收入高,但供着房贷和车贷,还有自己的两个孩子要管。
尤其是六岁的大儿子,还有轻微自闭症,一直在康复治疗中。
“大家都说自己的日子难过,都会演戏,只有我不会演”,小静最后伤心地对我说。

05
亲人之间究竟要如何相处?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如果大家都是有理性思考的人,分得清界限和边界就容易多了。
我建议小静把自己的难处和父母及兄嫂弟媳们说清楚,也将自己的老公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参与大家庭的决策,毕竟他是家里的经济来源,重视他的地位和意见能减少些自己小家庭的矛盾。
再就是,要划清一些原则性的概念,比如赌徒的高利贷压力不值得同情,必得任他自己去处理,才能得些教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