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二问

散文二问

作者: 鹿之言语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22:17 被阅读0次

    散文是什么?

    散文是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那么散文是什么呢?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因为散文是写作者要把自己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与人分享其一己之感、一己之思。而我们阅读散文,是在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体认作者的所感所思。阅读散文或者解读散文之关键就是要能把握住所写之对象和所抒之情感。情感最微妙,如何借所见之象发所感之情思历来方法多样,这也是散文难教的原因之一。比如《湖心亭看雪》看似作者遇到了知己,从舟子的话可见,但是了解了张岱之人生经历,再细细研读“独”“拉”“强”等关键词句,其实发现此文中传递的是一种孤独之感这是一种人生独有的体验,而天地苍茫,人事渺小又是一种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常见思想,比如庄子的《逍遥游》,同样天人合一又是诸多文学名篇中常常传达的一种人生哲学。课堂怎样定位?如何跟学生一起去体悟?

    散文根据表达方式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但是孙绍振先生还有“审美散文”、“审丑散文”、“审智散文”的分类。钱理群先生还把散文分成“说理的散文”“描写的散文”“纪实的散文”“抒情的散文”。本次培训的过程中,我把听到的科目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叙述事情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目送》写景《绿》文言小品文《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最特别,是文言散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可以是说是综合性散文。可以说散文是最难分类的,这也是导致散文难教的最大问题。

    散文该怎么教?

    首先应该确定散文教学的教学基本目标。用王荣生教授的观点来说一是体认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经验,进而丰厚自己的人生经验,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目标。二是通过学习散文,提升自己阅读散文的知识与能力,即提升自己的语文经验,这是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其次要教出散文的特质来。这就是要上出“散文味”,并且能依据散文的特质精选合宜的教学内容。那些作者眼中独特的人事景物,以及借此而生发出来的独特情感,要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感受出来。比如王君老师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学实录中把这课分成“赏奇景,话奇人,悟奇情”,板块分明,由景及人到情,这是散文的特质,整堂课始终围绕着“这一篇”(文章)和“这一个”(作者)没有游离文本之外,亦没有过分地在精神世界里沉溺。课堂的设计始终要贴着学生的心理和能力,不能欲求太多,还是要“见素抱补,少私寡欲”,上得拙朴一点。本次培训中几位老师的课堂也做到了这一点,基本上是围绕散文的特质来上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着重在写法上下功夫,《绿》抓住了朱自清眼中梅雨潭的独特性以及朱自清对这梅雨潭的独特情感,《湖心亭看雪》更始终围绕文本,在咬文嚼字中领会作者的别具匠心。

    第三要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散文的写作者就是通过精准的言语来表达他的对所见所闻的人生体验,我们只有通过细细品读语言里情愫,慢慢领会言语里的意蕴。这里有语言的滋味,也有作者的情调。很欣赏的是这次展示的老师基本上都重视了语言的品析,都知道朗读的重要性。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中在品味语言朗读片段中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绿》的执教者更是很好地展现了自己的朗读水平,《湖心亭看雪》中对比朗读来品味张岱在一字一词一句背后大多人生哲学。但是总感觉有些课堂里的语言品析要么有点游离,要么技术分析的痕迹太重,朗读的指导也停留于形式上。还是以王君老师的《湖心亭看雪》为例,对于那段经典的写雪景的名句,王老师的朗读设计是这样的:“轻”读还是“重”读,“缓”读还是“疾”读,声“抑”还是声“扬”,声“断”还是声“连”。在朗读中赏析,在赏析中品读,不断推进对作者的独特感受的领悟。

    最后要让学生通过文本细读从而增长自己的语文经验。由学习了“这一篇”从而会解读“其他篇”,由“这一个”明了“那一个”,并且能在自己的日常阅读中提高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最关键的是能够把一些生活和人生哲学思考带入自己的生命中。阅读散文,用王君老师的话来说“向外发现自然,向内发现自我,从而走向生命的圆满”。

    不管怎么说,这次培训让我能很好的梳理散文的文本解读方式,教学设计的落脚点,教学思想的多元化,收获还是颇丰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二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bb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