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的身上有“讨好型人格”特质吗?

你的身上有“讨好型人格”特质吗?

作者: 南木的故事与酒 | 来源:发表于2018-10-08 16:16 被阅读0次

    在一节心理学课上,老师抛出一个情景:你的老公是一名销售精英,平时经常早出晚归,最晚的时候要十一、二点。可是有一天他直到凌晨两点才回家。

    问:作为他的妻子,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迅速的给出了回应:马上给我老公泡个热水脚啊!说实话,那一刻我真的没想过这个问题会有其他答案,老公那么辛苦,除了让他泡个热水脚早点休息,还能是什么?

    可事实上这个问题确实有很多答案:比如指责型的老婆会指责老公,你怎么这么晚才回家,跑哪混去了?超理智型(讲道理型)老婆会说,老公啊,你不能这么晚还在外面喝酒,对身体不好!而打岔型老婆则是直接关灯睡觉,你爱回来不回来!

    老师评价我说,你是讨好型。

    .

    讲真,我瞬间愣住了。讨!好!型?常常被朋友们封为“女王大人”的我,难道潜意识里有着“讨好型人格”的一面?

    我在大脑里迅速调取了著名青年作家蒋方舟,曾在公众面前表示过自己是讨好型人格的画面。一个从七岁开始写书,九岁出书的天才作家,从小就接受了非常多的别人的赞美,但如此优秀的她却仍然有“讨好型人格”。

    她说:

    我从不会与人产生冲突,总是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不敢拒绝别人,总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委屈自己;

    即使在最亲密的两性关系中,也从不敢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和想法,怕对方不高兴;

    在工作中,即使对对方充满了不满,也绝不会反驳。

    她后来发现,讨好型人格让自己在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常常会丢失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最终导致自己的世界观非常地崩塌。后来,她用了一年的时间治愈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后来我通过网络和书籍搜寻“讨好型人格”的资料,我很好奇,我的身体里是否有这样的特质。

    首先,“讨好型人格”的特点如下:

    也许你会说,嗨,谁还没有几个这样的特质啊?比如面对客户你能不取悦他吗?面对女神你能不讨好她吗?谁不担心被别人否定?谁不希望被别人喜欢啊?

    没错,生活中也许很多人都会有以上的某种特质,但是如果这些特质在你身上停留的时间较短,并且没有给你的生活带来痛苦,那么这确实不算是一个问题。

    但是如果,有的人不仅有以上这些特质,还长期携带,并将其成为自己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唯一的、主要的相处模式时,那么它就会变成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这些特质会给人带来痛苦,甚至是人格障碍。 

    这一类人外表看起来可能很强大,很聪明,在别人面前也是老好人形象,大家也愿意与其相处,但是实际上他们内心敏感脆弱,过于谦卑,总是下意识的忍让。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关注,在意他人的目光和评价。

    如果对方没有给他相应的关注和回报,他反而会习惯性地将别人的问题归于自己,是不是我说错话了?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对?然后内在的恐慌、害怕、担心就会慢慢演变成痛苦和折磨,但是又不甘心自己之前的付出,于是开始付出更多的讨好行为,最后深陷死循环的痛苦之中。

    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小心的压抑自己真实的欲望,企图通过迎合别人来获得认可,其实背后隐藏的往往是自卑、畏惧、害怕失去。

    在心理学上对这样的人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迎合型人格障碍”。在心理学的定义当中,所谓“迎合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含有强烈的自我牺牲成分在内从而导致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冲突.

    而我在审视自己时,发现自己确实存在一些讨好型人格的特质,在小学、中学时代表现尤为明显。小时候为了让父母高兴,我每次考试都要考第一名。在学校里,我总是大队长,升旗手,但在享受赞美的同时其实我内心特别恐惧,我怕自己上台发言说错话,怕升旗的时候出现失误,我怕父母对我失望,怕别人不再喜欢我。

    到了中学,我的学习成绩虽然不错但不再是第一名,那时候我特别的恐慌,每一次回家对我来说都特别的害怕,我害怕父母问我,害怕邻居问我。我拼命的学习但总是错过第一,那时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我承受着从未有过的痛苦,我从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我只是一味地想要别人喜欢我,为此我可以放弃所有的兴趣。

    这样的痛苦到了大学之后才慢慢消失,我获得了自由,大学里没有父母,没有邻居,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不用再担心他们的目光。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经历,学习成长,讨好型人格的特质在我身上慢慢淡化,但是我知道,它可能依然存在,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这从我做事情总是希望得到认可就能看出。


    那么,讨好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从心理学角度讲,讨好型的人基本上都是从童年开始形成,尤其是在原生家庭中,在与父母的长期互动中形成的。

    儿童时期父母的爱是对孩子最大的心理营养。如果父母只忙着工作,只想到自己的感受,只想到自己高兴,而不懂得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那么孩子就会为了迎合父母的喜好和期望,通过委屈和压抑自己,采取讨好的方式,以赢得父母的关注与认可。

    当这种机制产生效果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下意识的习惯,要做父母喜欢和期望的事,父母才会喜欢我。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并固定,那么孩子长大后,在面对朋友、领导、同事,或者伴侣时,也会不自觉地展现这样的心理特征,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照顾别人的感受,即便委屈自己也没关系。

    我有一个朋友,她在家里排行老二,用她的话说,老二党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所以小时候她只能通过努力学习和干家务来吸引父母的关注。有一次为了让妈妈夸她一句,正在烧菜的妈妈让她去买盐,她真的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去买盐,只为求一句夸奖。

    她说,只要能被认可,不惜一切代价。如果别人对她好,她都要加倍更好的还回去。她觉得这是骨子里的行为习惯,她甚至觉得这些都是她应该做的,根本没觉得哪里不对。

    如今她也成家了,工作了,这样的特质依然明显。她在外面有一百多万的货款就是要不回来,因为她压根就不会去逼着对方给钱,她很怕对方不高兴。但是货款要不回来,她就没有钱赚,她只能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暗自神伤。

    我的另一个闺蜜,从小到大拼命学习,工作后拼命赚钱,只为了帮父母还债,贴补家用,她可能觉得多给父母一些钱,父母就会多喜欢她一点,可是即便她做了那么多,父母还是更喜欢姐姐或妹妹,依然会骂她没用。

    所以讨好型的孩子总是伤心的,他们一方面拼命的压抑自己,掩藏真实的自己;一方面伪装自己,用一个虚假的外壳与世界联接,自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长期下来,无论是内在还是身体,怎么会不受到伤害?

    年轻的父母们,如果你恰好看到了我的这篇文章,我由衷的建议您,请给孩子补足成长阶段的心理营养,您的每一次认可与赞赏或否定与批评,都会给孩子的身心成长带去不同的影响,审视一下你们自己,您一定会有所感触,对吗?

    最后,讨好型人格的人该如何治愈呢?

    著名主持人何炅老师曾表示自己也有“讨好型人格”,但他的讨好并不卑微。相反,他非常的自信,因为他在成全和讨好他人的同时,还能保证自己乐在其中,让别人舒服的同时,也不会为难自己。他认为,只要用自己的善意去温暖身边的人,这样的人也一定值得别人好好珍惜。

    何老师给予别人善意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给自己一点点善意。他取悦别人时,也懂得如何取悦自己。所以,治愈这种人格,在关注别人感受的同时,更要懂得照顾自己的感受。

    我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学研究者,不能给你专业的建议。但是一路走来,我努力用自己的学习与经验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让自己慢慢褪去讨好型人格的特质,为自己打造一个正向的能量场。而下面这几点,就是给我带来自信与改变的几个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第一,阅读。如果你还不能自己生产内容补给营养,那么可以借助别人科学、权威、专业的劳动成果来为自己补充心理营养。读书一定是提升身心灵,增长力量的最好的方式之一。越早接触心理学、亲子养育等方面的知识,不仅对自己,更对以后的家庭、亲子关系有着莫大的帮助。

    第二,提升自我价值。不断地做事,工作也好,参加活动也好,你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你看的多了,听的多了,你的思维自然会得到拓展,你的内心自然会得到充实。

    第三,当你不断地去做第一点和第二点时,你一定会找到一个合适的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一个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释放自己的方式,一个可以帮助你探索内在,寻求真我的方式。

    我一直相信,你的内在是什么样子,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如果你的内在经常充满恐惧、抱怨、委屈、担心、愧疚等等,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也一定对你充满敌意和。

    学会拥抱自己,与身体里的你说说话,告诉TA你爱TA,爱这个世界,那么TA也一定会回报以爱给你,世界也一样。但一定要记得,无论你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样的需求或贡献,前提一定是,尊重自己,爱自己,那个真实的自己。

    很多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问题,隐藏的病因往往是他们不能保持自我。

    ——心灵导师、心理学家  戴尔·卡耐基

    一个人最糟糕的是不能成为自己,不能在身心中保持自我。

    ——著名作家  安吉罗·派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身上有“讨好型人格”特质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dj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