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今日搬运:课堂教学中的十大问题

今日搬运:课堂教学中的十大问题

作者: 天下果盒1234 | 来源:发表于2022-12-29 19:40 被阅读0次

    一、教材设计问题

    1.小问题(肤浅):缺主干问题与核心问题,问题无思维含量。

    主体上学生提问缺位,内容上问题低层次,问题之间关联度低。要么缺大问题统领,要么问题太大,缺少台阶和支架。

    2.大容量(虚胖):课堂设计内容太满,缺少减法思维。

    教学设计缺少减法思维,缺少洗课这个环节,没有进行如下三问:哪些内容没必要,要忍痛割舍?哪些内容需要瘦身?哪些内容需要整合?没有洗去表层、作秀内容,缺少本质、精华的沉淀,以致拖堂。

    3.无重点(平铺):课堂推进"前松后紧",关键、重点问题时间不够。

    课堂导语过长,违背课堂学习黄金期;前面多为较简单的问题,自学会的还要讨论,讨论会的还要展示、反馈,浅显问题反复学。等到多数学生不能独立解决,急需有需求合作、升华点拨时,一看时间不多了,为了保证课堂完整性,快速翻课件,一笔代过。用学生话说:"学了的没有用,不会的没有学。"

    4.不一致: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评价不一致

    有的学习目标有三条,而内容只有二部分。有的目标只有两条,但所学内容有三点,即目标少,内容多,也属不照应。但更多的是达标检测题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不匹配。

    5.课件代替板书问题

    因使用课件,有的文科教师一节课黑板上没写一个字;有的理科教师,用放课件代替解题过程;缺少板书设计意识,要么随写随擦,无一点章法,更不要说是一幅画,一幅作品。课件不能代替板书设计;朗读音频不能代替教师范读。教师粉笔字、简笔画、板书设计、朗读能力等学科能力、基本功不能削弱,只能加强。

    二、教师指导问题

    6.低情感(冷淡):缺即兴导语,师生情感关联度不够。公开课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大多放不开,造成课的前半段比较沉闷,双方默契度远远不够,影响课堂进程及效率!

    7.指导过度(平顺):预设过度,缺少精彩的生成,课堂无让人眼前一亮的典型细节。

    提前上过,学生麻木。预习过度,课课堂虚假。学生遇到的难题,学习卡提示过细,要么过早戒入,要么谆谆诱导,缺少“为难”学生的意识。学生没有顿悟机会,思维深刻性、创新性不可能实现能级跃迁,造成学生没有完整经历解决问题链条的学习。课堂高速平顺滑行与缓慢而复杂的学生学习历程之间存在巨大落差。课堂难以编织成一张真实的原生态的学习探究之网。

    8.引导过度:教师潜意识心理举动或让学生感知到答案正误。

    比如教师每每遇到学生答案不正确时,教师潜意识口头禅若总是"还有别的答案吗?"学生就会感知答案是错误的,类似情况还有,每当学生选择错时,总是说:"你敢肯定吗?"当学生答案错误时,教师眉头紧蹙、撇嘴,若出现正确答案时,眉头舒展、微笑、点头。又比如学生答案不正确就不板书,若有学生说出想要答案,立马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观察教师表情或潜意识举动就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见这些潜意识举动对学生思考会带来负面影响。课堂上要避免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味揣摩教师想要答案,而不是多元思考,说出自己真实想法。

    9.模糊评价。给孩子模糊评价,让孩子不知好在什么地方,不评价孩子的努力程度,而评价聪明智商。比如:这个孩子读的太好啦一一好在什么地方学生不知道,又比如一节课竞十余次“棒、棒,你真棒!”,还比如:你太聪明啦。一味单调长时间地赏识学生,会让学生产生“赞美疲劳”,学生丧失了新鲜感,就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三、学生学习问题

    10.浅思考:学习不到位:

    (1)展示肤浅:许多课堂过于追求“表现”,学生展示时载歌载舞、精彩纷呈,但展示的内容却浮于表面。

    (2)互动肤浅:课堂上多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只在师生之间传递,缺少生生精彩深度互动。既没有创设质疑辩论、碰撞环境场,没有让多方高质量互动产生。

    (3)快速举手问题。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快速举手,影响其他学生思考;教师提问的也是举手学生;课堂上还出现学生不假思索全都举手的怪象。实践证明快速举手的学生,答案多是肤浅的、片面的,不完整的。若所提问题大多数学生都举手了,说明问题无价值或无挑战性。建议:引导学生思考成熟后再举手。课堂上要反复向学生强调,举手学生先把手放下去,你思考成熟了吗?你的答案完整吗?你的答案深刻吗?还有别的答案吗?

    (4)争辩交互式反馈才是合作课堂需要放大地方。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再思考、对内容的再丰富、对知识的再加工、对过程的再论证。

    (5)希望看到如下场景: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追问让学生深入思考;也可问另外一个学生他是否同意第一个学生的观点以及原因;当回答不完整时,问学生如此思考的原因;当回答不正确时,对不正确的答案进行提示;提供适当的提示或线索,让原来的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质疑与被质疑学生可以辩论;咀嚼、品思答案及思维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日搬运:课堂教学中的十大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gt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