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魅力从来都不体现于你跟他说了很多什么话。
倾诉欲强不是好事,换谁都会觉得压力很大。
曾国藩有句话很好:“言慢者贵,性柔者富,德厚者旺。”
谨记!
2
一个人赚过大钱了,就是能赚钱的人了,换个行业,依然是王者。
赚钱这个事,是杀猪捅腚各有刀法,我能赚的钱,你们未必能赚到,你能赚到的钱我也未必能赚到,每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人都在赚大钱,不需要跳来跳去。
3
肖申克的救赎里,把体制比作一间监狱。
“起初你讨厌这座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
这就是体制的力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我们身处的世界,或者我们的内心,体制化的监狱,无处不在。
很多人从抗拒到屈从,再到麻木,最终放弃了对希望的渴求。
4
发言权这个玩意,还是经济实力决定的。
势差足够大的时候,不仅仅是听话的问题,做牛做马,甚至命都是你的,倘若我们生活在封建社会,皇帝赐我们死,我们能不死吗?
立刻,马上。
所以,那些上嫁的女人,若是自身成长跟不上,补不齐这个差距,那么一生都是痛苦的,真不如找个水平差不多的普通人,例如你是工厂妹,那么就找个工厂小哥结婚,不要跟厂长结婚。
但是,谁又能遇到肥肉而不要呢?
5
不难想象,阳光灿烂的日子会光顾每一个人,它不过隐身于帷幕深处,遥不可及,让人难觅其踪。可它毕竟存在,不怀敌意,不让人反感,也并非聋聩。
只要你说出正确的词语,唤出正确的名字,它就会应声而来。这就是那魔力的根本所在;它不是在创造,而是在呼唤。
——弗兰茨·卡夫卡《日记》
6
女领导相对比较特殊,和她不仅需要交流业务,还要时不时交流心情。
大部分女领导管理职工的方法,都采取管理老公的套路,不掌握你的情绪和隐秘她们会觉得没办法掌控你。
所以,要向女领导主动分享你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家事,建立情感交流的渠道。
7
8
平等常常以牺牲杰出为代价。我们应该努力成为杰出的人,不要被政治意识形态所毒害而滥用平等。
—查理•芒格
9
看了《盲井》以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越是底层老百姓,越是相互伤害,
使我想起了当年跟我讲的,大人物是不怕得罪的,因为弄死你的代价太大,
但是,小人物是需要敬畏的,因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10
关于民族性这个东西,简·莫里斯在《穿越欧洲》里讲的一个梗非常有趣。
那是在一个所有人里只有村长到过布达佩斯、只有邮递员见过大海的村子的咖啡馆兼杂货铺里。
一个从荷兰来的旅行者引起了大家的围观。
于是老板问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在阿姆斯特丹一个人能赚多少钱?”简·莫里斯回答“xxxx欧”折算成匈牙利的“福林”之后引起了在场人们的惊呼。这个村庄关于阿姆斯特丹的第一个“普遍观念”也随之诞生,那就是“在阿姆斯特丹人人能挣大钱!”
于是交谈变得热烈,年轻人问了另一个问题“那阿姆斯特丹有这么多人,他们去哪割草和捡柴呢?”
简·莫里斯说“阿姆斯特丹人不捡柴也不割草!”
年轻人笑着说“不割草拿什么养羊呢?”
阿姆斯特丹人也不养羊!”这个回答让杂货铺里议论纷纷。
最后一个年长的人问“不养羊吃什么呢?”
”简·莫里斯回答“阿姆斯特丹人不养羊,即使养了羊也不能自己杀了吃肉,必须送到屠宰场以符合法律和人道的方式统一屠宰了才能吃!
这个回答再次让整个杂货店议论纷纷,最后以老板为首大家纷纷表示“阿姆斯特丹不是什么好地方,不能捡柴、烧柴要罚款!自己养的羊还不能随便吃,还要按照符合人道的方式屠宰。”“虽然赚钱多一些但远不如匈牙利!”这个观点当天晚上就会成为这个小镇对阿姆斯特丹人甚至荷兰人民族性的普遍观念。
这个故事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它概括了民族性这类观念的方方面面。甚至解释了它从哪来,预示了它会往哪去。
无知和偏见带来了民族性的观念和民族主义,而要解决它需要的永远都是更多的耐心和更深入的了解。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人,当他们被无知和偏见主宰的时候他们把别人当作是某个民族的一份子。
只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真正理解对方,他们很快就能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人而不是某种精神的载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