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小蝌蚪们为了寻找妈妈,经历了一段困难重重的旅程。在故事中,小蝌蚪的决心和毅力最终帮助他们找到了妈妈。
晓静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围绕本课语文要素设置了一个大情境“游哇游找妈妈”,制定了四个学习目标:识字、读文、讲故事用动词、知变化。围绕本课的目标设定了四个活动:活动一、“旅行必备,字词护航”;活动二、“旅行地图、课文引领”;活动三、“旅行加油站、演绎助力”;活动四、“找到妈妈、欢快庆祝”。整堂课始终以活动贯穿教学过程,课堂氛围活跃,师生激情饱满。
听完课,我有以下感触
1、一个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一个班的孩子。热情向上的晓静老师所带的班孩子也是阳光向上的,课堂上一张张自信的脸,一个个标准的坐姿,一只只高举的小手,都让人欣慰、舒服。不由的,想起段校长的那句话“每个班级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班级名片”,那一刻,我算彻底懂了这句话的真谛。我在想,二三班的孩子和家长该多么幸福啊,我也该做点儿什么了,从现在起也不晚。
2、新课标提出了“任务群”这一名词,不论是“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还是“单课任务群教学”,我们都是以探索的姿态去碰触,而晓静老师却在短时间里给大家呈现了一堂成功的教研课。我不得不说,学无止境,我只得在路上奔跑。
3、不论是大家提出的任何建议,我都觉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宝川老师所提出的的“课堂评价”环节却一语惊醒梦中人。是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似乎把评价流于形式了,仿佛为了设置这一环节而设计,真正如何落到实处,却依旧茫然。如何将评价落到实处,让评价的作用最大化,又成了我心中的一个“梗”。新课标的那些东西固然难,但还得啃。
还好,我始终以一个学习者的姿态去工作,去生活,也许我会慢半拍,但我却未停滞过,既然只会教语文,那么就学着把语文教的更有语文味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