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
—王阳明《传习录》
01、不忘栽培之功,只问耕耘
在《传习录》中,陆澄问:“知识不长进如何?”王阳明曰:“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立志用功犹如种树,只要坚持循序渐进,用心做好栽培之功,必会枝繁叶茂、果实甘美。
清人唐鉴曾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与王阳明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将这一理念作为指导他们进德、修业、处世、齐家的准则和座右铭。
梁启超常嘱咐子女:“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
梁漱溟在家书中写道:“至于成就在事抑在学,似不可管,即有无成就,亦可不管。”
一旦目标确定,就要专注当下,付诸行动。与其空耗脑力去想结果如何,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眼前该做之事。
不忘栽培之功,不仅是我们理事处世时应该持有的心态,也是为人修身养性应达到的功夫与境界。
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耕耘和埋头苦干,过分地追求结果,不仅会心浮气躁,甚至会衍生出急功近利、好高骛远,最后有可能一事无成。心态偏了,结果哪能如意?
正如语文课本上《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的种葫芦者,一心想要葫芦长大,只盯着葫芦,却不去消灭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叶枯葫死,一无所获。
02、不忘栽培之功,要先立志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下栽培之功,前提是要定准目标、找准方向。有什么样的目标、志向,就会朝那个方向去努力。
据《后汉书·耿弇传》记载,耿弇少有大志,投奔刘秀,立志收复河北,再平定山东,最后安定天下。为此,耿弇在战争中舍生忘死,勇冠三军,成为常胜将军,最后果真实现志向,刘秀赞其“有志者事竟成”。
反之,假定事先没有拟定目标,做到哪是哪,就可能像“猴子掰玉米”,最后一事无成,甚至是南辕北辙。
不忘栽培之功,要潜下心、沉住气,专心致志去努力实现。
正如朱光潜所言:“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
潜下心就是要对目标执着,能经得起时间的熬制,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恒久耐心地坚持,专注努力地奋斗,定会带来丰硕回报。
耕耘的过程就是对人生酸甜苦辣的品味。人生当中,要有“钓胜于鱼”的心态,放下对结果的偏执,将精力聚焦于做事的过程中,享受过程的充实与快乐。
只计做事,并将其做到极致,长期坚持不懈,其功必自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