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650779/130f4ae5bdb3cbf3.jpg)
千金有信可在得,无信之而无千金。
今天读了信陵君列传后不知不觉间被魏无忌圈粉。
信陵君,字无忌,战国时魏国人,魏安釐王的弟弟,史称魏无忌。他不以地位阶级礼贤下士,麾下门客众多。
侯赢,为都城门吏,七十岁得遇信陵君,并得其执辔御车,拜为上宾。为救赵国与水火,侯赢献窃符救赵之策,并推荐朱亥。
就在魏无忌连夜带着朱亥赶往邺地军营时,侯赢在家中自刎。
在冬日暖阳下,我读到这一节的时候,虽然书中只是一句轻轻带过,但我知道,他的死包含着他对信陵君的感情。
晚上查了资料,特意找到侯赢自刎的原因。
由于窃符救赵由侯赢一手策划,魏王秋后算账,总有人要对此负责;侯赢也知道他的死更能坚定魏无忌夺取军权的决心,所以他选择了杀身成仁,为救赵大业增加了成功的筹码。
侯赢注重气节,为知己,轻生死,以报魏无忌的知遇之恩。这个原因和我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一个大梁守门的老人,被魏无忌礼贤下士的诚心所感动,甘愿为其肝脑涂地,他以其自杀成就了魏无忌的美名。
重诺的不止侯赢。1938年,年仅14岁的庹长发放牛时被抓走当了兵。他在部队遇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人。
时任国民革命军某骑兵团团长易祥是庹长发跟着的长官,他们东奔西走,一次又一次的死里逃生,据庹长发回忆说,若不是大哥(易祥)他早就死在战场上了。
国军败退台湾时,由于官阶原因,团长只能带着两个家属,可是妻子加上两个孩子又不符合规定。兵荒马乱的年代,哪里有最好的安排。最后他决定让庹长发留下来照顾妻儿,等自己到台湾稳定以后,再回来接他们。
当团长决定留下他时,25岁的庹长发哭了,不是因为要留在这陌生的穷乡僻壤,而是因为离家十一年来,从四川到湖北再到湖南,他就没有跟长官分开过。
庹长发深知长官托付妻儿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对团长说“你走一天,我就照顾一天;你走一辈子,我就保护他们一辈子。
团长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庹长发照顾长官的家人直至长官去世、夫人去世、长官孩子当了爷爷,自己一生未娶,与亲人失散近七十年。
他为了长官的信任,守诺一生。
远有古人,近有老兵。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被这些看似的普通人传承了下来,最终成为了中国人的气节。
士为知己者死、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生有一个这样的人,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