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自己推销出去,今天特意的和旁边卖报纸的马老板聊天套近乎。马老板这可是风水宝地,是叮当街的信息集散地,南来的北往的,家常的里短的,所有的消息他这都有。
今天阴天,来买报纸、周刊的人不多。我和马老板在他店里吞云吐雾。
抽烟还是得两个人来,一个人抽烟没意思。今天没白来,马老板这烟好、茶也好,小道消息更好。
今天听了一个消息,算不得怎么有趣但是有嚼头。
这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年轻人,他有一个很好的前同事,前同事长他两岁叫老张,原来在一个单位的时候,两个人是同一部门。两个人经常一起出去办事、喝酒。
年轻人觉得原公司没前途,随便找了一家新公司跳槽了。老张,半年后,精心挑选了一家北京公司的本地分公司,这家公司是一个新兴行业。老张在新公司越干越好,新公司福利待遇也让老张很满意,老张第一个任务完成后,公司给他奖励了1万元。紧接着老张升职了,成立本地的负责人。
此是的年轻人,又换了一家公司,但是干的工作还是原来的工作。老张邀请年轻人去他们公司,年轻人觉得现在的公司也不错,也是新兴行业,而且大企业有发展。
三个月后,老张的公司搬到了年轻人公司所在的园区,两个人经常中午一起吃饭,晚上一起喝酒。老张给年轻人介绍了不少他那行业的圈内人。
有一次老张带着年轻人参加一个小范围的聚会,介绍了小张给年轻人认识。小张所在的行业是老张行业的附属行业,就好像轴承中的润滑油,没有还不行,但是润滑油品牌很多。也就是说,老张可以选择小张,而小张无法选择老张。
老张因为公司经费多,经常请年轻人吃饭喝酒,说说他行业的事情,也挺年轻人说说他的不愉快。年轻人还是那个性子,对于他信任的人,毫无保留。
两个月后,老张介绍了老宋给年轻人,让年轻人去老宋的公司上班,老宋的公司也是老张这个行业,他俩再一此出差中认识,并进场交流行业信息。老张每天不用坐班、工作时间自由支配、高工资、高福利,让年轻人十分羡慕,动了转行的心思。但是他从来没接触过这个行当,他怕干不好。老张用他在这行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做保证,打消了年轻人的疑虑。年轻人转行到了老张的行业。
年轻人和老宋见面后,老宋对年轻人很满意,并安排了两个合同给年轻人。这两个合同的对接人就是之前认识的小张。
年轻人由于刚入行好多事情不懂也不敢贸然做决定,所以讲两份合同上传给总部,总部同意后,他与小张签署了合同。接下来年轻人在老张、小张、其他同行的帮助下,慢慢的执行合同里的内容。
这个行业的同行也很有意思,很爱抱团,老张是山东人,给人一种很豪爽且精干的感觉。以老张为中心聚集了一圈这个行业的人。年轻人也加入到了这个圈子里,慢慢的认识了很多同业人员,通过和同业人员的聊天和学习,慢慢也掌握了一些工作技巧和行业知识。
转眼半年过去了,年轻人出色的表现引得了老宋和总部领导的认可,老宋向年轻人承诺涨工资并把年轻人升为本地负责人。
之前与小张签署的一份合同,其中的合作事项比较多,截至目前还没有完成。小张那边以任务太多之前经费无法完成为由,向年轻人提出增加合同金额的要求。
小张把这件事报给了总部。总部内部审核,通过通同行业对比,发现小张之前合同报价比较高,完全可以满足任务完成,现在又要追加费用明显不合理。公司内部开始怀疑年轻人从小张哪里拿回扣,所以导致金费紧张。
年轻人并不知道公司怎么想,年轻人本着为公司把项目做好,还在帮着小张来询问合同的事情。
年轻人除了吃了小张几顿饭,压根任何回扣都没拿,不仅没拿回扣,还在想办法从各方面为为公司节省经费。
就这样,年轻人慢慢的就要掉入泥坑了,但是他却不自知。反而现在越努力干事情就会陷入越深。
抽着烟听着老马说这个故事,感觉嗓子有点呛,胸口有点堵。到底是谁从中间抽钱了呢,是老张,是老宋,是小张,还是他们三个一起?
想不明白,为什么干事情的人反而不落好?
想起来酒瓶芝麻官中,包龙星他老爸对他说的“贪官奸,清官要更奸才能行......”。古人诚不欺我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