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PIE 大叔
他人,就是地狱!——让 保罗 萨特
1944年,萨特的新戏《间隔》(Huis-clos NO EXIT)(又译《密室》)公演。这部戏只有三个演员,同时自始至终同时在舞台上。
大致情节是:三个人,一男两女,他们死后被安排在一个房间里。每个人都需要其中另一个人,而每一个又都妨碍另外两个人彼此依靠,最后终于没有任何一个人达到自己的愿望。
这次演出大获成功。戏剧中的台词“他人,就是地狱!” 成为萨特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之一。
◆
观看电影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看电影。感觉到电影好或者不好;第二个层次:欣赏电影。能够说出电影好在什么地方,比如情节设计上特别巧妙、演员的表演很到位,甚至音乐用的也是恰到好处;第三个层次:解构电影。影片的风格样式、叙事结构、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甚至场景、空间、机位、色彩和光线。
一部电影看十遍好过十部电影看一遍。我们的大脑倾向于追求新奇的东西,但从同一部电影里面看到不同层次的东西的话,可以提高我们对事情的敏感度,能够看出一个更大的世界。
我是一个伪影迷。
像大多数八零后一样,从录像厅的港片开始入门,然后被好莱坞大片洗脑,现在开始刷那些年错过的小众片,在光求量的情况下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耐心,快进的频率越来越高。
幸运的是,上个月在老师带领下用了“一天八小时看完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当全身心的沉浸进去的时候,发现原来一部电影竟然可以从这么多的角度来解读。
更重要的是,慢下来欣赏电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那些经过时间洗礼仍然流淌着人性光辉的电影真的值得一次又一次的观看和回味。回来后又重新看了两遍这部电影,越发觉得我要改变以前观影的方式。
这部电影就是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保罗哈吉斯导演的《撞车》(Crash),当年打败了李安的《断背山》,看完之后你会明白为什么。
从海报上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部群戏。
我们来数数这部戏里有多少对不同的角色:
黑人导演和白人妻子
腹黑小混混和阳光小混混
菜鸟警察和经验老道警察和他的生病父亲
警探和他的吸毒母亲
波斯父亲和法医女儿
地方检察官和老婆
修锁小哥和他的女儿
......
上面是我给各个角色起的代号,面对这么多的角色能够第一遍就记住名字就很不容易了,但每个角色刻画的都很鲜明,虽然是一出群戏,但是多线程叙述的最后用了一个完美的撞车事件把各方连接到了一起。
在看这部电影,我就有一个自己不成熟的观念:“人人都是一个孤岛,没有谁能够真正了解另外一个人,善和恶之间的界限也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么清楚,很多事情有因但不一定有果。”
就像剧中的老道警察第一天利用职务之便性骚扰黑人导演的妻子,而第二天却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同一个人,这样的反差会让我们更深入的思考一些我们常常习以为常的观念。
我喜欢这样的电影,不仅在智识上给你以挑战,在情感上以更大的冲击。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介绍,我就简单说说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场景。
●
一、非裔美籍黑人面对白人妻子被警官骚扰。
非洲裔美国籍黑人导演Cameron,事业有成,颇具绅士风度。
妻子白人名叫Christine。
二人在回家路上遭到警官Ryan的故意盘查和骚扰,Christine感觉受到非常大的侮辱。但是由于Cameron的黑人身份,以及警察在这里具有的权利,他默认了警察对妻子的侮辱。
回家后Christine非常生气,说了很多平常根本不会说的话,同时也是本质上对丈夫的歧视,使Cameron失望异常,这件事情如果他们之间不能够很好的解决,会留下永远的不定时炸弹。
这个场景让我深深体会到,“他人即地狱”。即便使身边最亲近的人,你也不知道对方会如此的残忍和无助,甚至真的很难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但骚扰他们的警方又真的是罪人吗?
●
二、两个底层黑人青年,命运殊途。
两个青年靠抢劫车辆为生。
一个叫Anthony,抱怨从不离口,很多你听上去就是很无端的,那种深深的感到被歧视好像是骨子里的,无可救药;另外一个是我们眼中的好青年,只是时运不济,有一点宗教信仰,随身带着圣克里斯托夫像,以求庇护,但可悲的是正是这个像使其丧命。
我好奇的是最后两个人的转变,腹黑男最后救了一车的东南亚偷渡者,阳光小黑最后无端被杀,杀他的人竟然是另外一个负有正气感的菜鸟警察。
而阳光小黑的哥哥又是另外一个警探,这个警探为了知道弟弟的下落答应了一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陷害。
所有的线索和角色就这么一环一环的扣到一起,不断的出现反转,虽然有很多出乎意料,但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现实确实如此,电影只是用了一种交叉蒙太奇手法把看上去偶然的事情连在了一起,但偶然还是必然?谁说得清呢。
●
三、影片最温情的剧情来自于墨西哥修锁匠Daniel,和他的女儿Lara。
Daniel为了家人的安全,搬了几次家,极力给女儿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那段父亲和女儿关于隐形斗篷的对话,以及最后女儿奋不顾身的误以为自己有斗篷为父亲挡子弹,很多人看到这段都会泪奔。
有人说女儿的斗篷来自父亲,父亲的斗篷来自女儿,这段父女关系也印证到了那个一个波斯裔美籍小商人Farhad和女儿Dorri之间的关系。
整个影片穿插了这么多的角色和线索,但一点有不觉得拥挤,反而显示出异常的圆满。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每个生命都在自己的身份上卖力演出,所有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大戏,不多不少,每一个镜头都有寓意。
接下来,重点来了,在我看到第四遍的时候,我才开始看到这就是一门结构严谨的课程啊。
或者说,我体会到了电影的编排和课程的设计异曲同工之妙。
每一段故事就是课程的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会有各自的主题,主题之间的串联把单元也联系到了一起,而全部的串联就通过了影片种不断出现的“开门”和“关门”这两个意象来隐喻.
你不妨也来换个视角来看看这部电影。(可到我的公众号后台回复“撞车”,获得相关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