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知识量大,暂时挑以下4点对我感触较大的点来进行分享
1、童年世界的快乐与痛苦
因害怕而哭泣的男孩, 哈罗德在7岁时,特别害怕周六,父母晚上会外出,母亲告诉他男孩子要勇敢些,还说他每周六晚上的吵闹让自己无从下手。就是这句无从下手导致的措辞哈罗德从来没听过,他以为父母对他的哭泣是要砍掉他的双手。 这就是所有的自传都是不充分的原因-人们永远无法捕捉自己内心的乱流。这也是自我认识都是有限的原因,只有少数不寻常的人能够察觉自己的童年期经历在大脑中建立模型的方式。此后的人生中,我们会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和理论,试图解释自己内心深处所发生的神秘事件,但在童年时期,世界的神秘性仍然鲜活生动,有时这种神秘性会伴随恐怖的力量爆发。
这让我联想到了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没有孩子,但自己也是从孩子过来,父母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去想,孩子往往会把大人的话,特别是很在意的事情记得非常清楚;现在开放二胎政策,对于孩子的教育需要比以前更加用心
2、不同环境、生活背景及文化圈子成长对思维和表达方式会不一样
音乐亦如此 ,书中有说到多愁善感、敏感的艺术家英语老师,喜欢听费斯特和拱廊之火乐队摇滚,听耶尔.内姆的流行乐、民谣及爵士。书中的女主人埃丽卡喜欢听李尔.科恩来自一位说唱歌手,从小在充满饱受贫困的街头,早年辍学开始从事音乐。 从以上两位人物在不同环境和出生背景下成长,从她们喜欢的音乐中可以表现出来,甚至还可以判断当下的状态
摘自书中一段文字:当一首歌、一个故事或一种观念与大脑内部工作模型的关联达到“彼此迷恋”的地步时,这种同步性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幸福感
这种感觉在自己身上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逛街时,听到自己喜欢的歌,原本没计划逛的都会进去看看。也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去年那么迷恋民谣,和自己当下的一个状态很相似
3、青春期思维构建的重要性
成为一名老师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传授具体的知识,更在于塑造学生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一门学科的规律。做到了这一点的老师才会被学生记住。英语老师就是这样让学生们体验到探索和发现带来快乐的感觉,到后来哈罗德的人生对历史学等研究的兴趣离不开高中泰勒女士的影响,也正是我们现代教育之缺陷
这段时间热播电影《摔跤吧,爸爸》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热议,这位父亲有一天他意外发现女儿在摔跤上有天赋后,要将女儿培养成出色的摔跤选手,其中里面有一点是非常值得反思,就是在学校训练方式和父亲相反,父亲训练女儿摔跤的方式看似严格与学校的训练方式格格不入,但父亲的教育方式是来自千百次赛场上摔跤的实践,实战性很强,所以能够在之前、之后的比赛中帮助女儿们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比赛 ,因此学校老师和父母在孩子青春期构建期起了重要性作用
4、学会自我控制,找到人生方向
自我控制是人生所有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棉花糖实验,短期冲动和长期奖励,具备调整注意力的技巧。自我控制力不是抑制体内冲动。意识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意志来直接控制潜意识。必须依靠触发技巧,形成一些习惯和策略,触发那些有效的,富有远见的感知世界的潜意识运行方式。
比如自己在早睡这件事情上就会失控,导致第二天没办法集中到工作中甚至导致焦虑和上班效率降低,本书中也提到罗伯特·斯提克戈尔德和其他人的研究表明,睡眠至少能提高15%的记忆力。因此现在我会比以前提早1小时入睡,会列举很多有关早起的好处来提醒自己。通过对细小琐事的调控来触发对重要大事的正确反应。
主要从以上4点来分享本次读书笔记
阅读碎片化主要想说说退休后,埃丽卡从文学和艺术中找到了另一种平衡,不断拓宽生命的深度。哈罗德则仿佛一生都没有从历史人文中脱身,他总是从这些事物中源源不断的获得乐趣。生活就是改变,幸福的生活就是一系列温柔、刺激、旋律美妙的改变。本书两位主人公不就是终身学习者的最好例子吗?从生到老去,都在探索自我成长。
最后还想说说读完这本书我自己的感受,本书涉及到的知识面特别广,有的细到生活上的剖析像是自己曾遇到过,以前以为这种感觉不会真的存在也不敢和他人述说,最后被自己说服拉回到现实中,原来当你深入地看待潜意识时,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开始变得有点模糊,那些构建我们思维的过程在人与人之间是想通的。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我们这样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别人成为了现在他们那样的人
本书通俗易懂,用故事串联起,围绕人的一生,特别赞的一本书,值得多次拿出来阅读,重要的是我将会开启属于自己的潜意识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