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冬至,一早打电话给老家的爸妈,问问过节的事宜。我们那过节,早上一定要煮一锅圆子。
圆子其实就是不含馅的小汤圆,但是要放很多食材同煮,鲜虾、小白贝、鱿鱼丝、干贝、瘦肉,最不能缺少的是白萝卜丝,先煮开水把材料放进去煮出香味,然后放进圆子煮软,最后撒上葱花和香菜,一伙又鲜美又香的圆子就出锅了,这是过节最早的一顿。
爸说,圆子煮了,哥哥弟弟一家也从城里回家过节呢。听起来满是欢喜。
电话这边的我,一边开心,一边失落。
在外的游子,挂念着家乡的美食,当然也挂念着家人,血缘至亲,再远也切不断与生俱来的情感。因为,家人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婚礼上说,无论贫穷富有健康还是疾病,都不离不弃。亲人其实更是如此。
生活中有太多远嫁的女儿,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亲人,在遥远的异乡适应陌生的家庭,习俗和饮食,太多的不喜欢和不习惯,却要因为一份感情一个人而默默承受,只有拨通电话,跟那头的亲人说出第一句家乡话,却在话还没出口,眼泪已经止不住。这就是割舍不断的亲情,是家人独一无二的安慰。
还不止如此,生了孩子的女儿,因为心疼,有多少妈妈不远千里奔赴照顾?因为懂得生娃的辛苦,因为懂得作为女人的不容易,她们宁愿自己去照顾。无意贬低婆婆,也有很多很多特别好的婆婆,把儿媳妇当女儿看待,只是那种母子相连,无话不说的亲昵,很难在婆媳之间自然存在。
我的大学同学林,从潮汕地区嫁到广州,生产坐月子时,她的妈妈从老家赶来照顾,照顾饮食,照顾娃娃,用家乡的口味把她服侍得舒舒服服,无微不至,使她的产后抑郁得以缓解,并消减了对婆家的怨言。
林总是跟我们说,她很感谢她的妈妈,毫无保留地给予她爱,归家后还隔三差五寄家里的特产和自己做的食物来,每次看到快件上熟悉的地址,她觉得自己无比幸福。
虽然潮汕和广州离得也不远,可是距离就是距离,它始终切断亲人之间最直接的亲密。
当我也成了远嫁的女儿,我常常会懊恼,如果当初大学毕业,回到父母身边,可以更好地照顾和陪伴他们,而不只是过年过节匆匆回去一瞥,甚至只能打个电话问候,也不是只能网购保暖的衣物寄回去,而是可以挽着他们的手去逛街,感受他们真真切切的喜悦和幸福,那该多好。
异地的亲情比起异地恋,总是故意的云淡风轻。可其实是,心头的沉重不为外人道罢了。
这就是人生不完美的一种。可是不完美,也是一种美吧。
矛盾吗?不矛盾。
因为距离,让我们体会到父母亲人对我们的爱是那么的深刻,我们更懂得感恩。一切的幸福都不是理所当然,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因为距离,没有了触手可及的亲情,在这个也许冷漠的世界,感同身受,让我们的心变得更软,不会变成一个铁石心肠的人。
距离也许残酷,但它让我们成长,让我们依恋,更为未来的人生打下更懂珍惜和更孝顺的注脚。
父母兄弟和姐妹,都是每个人心头的牵挂,而我们也是他们的牵挂。正是这份牵挂,让我们成为彼此最重要的人。无论咫尺天涯,无论境遇如何,爱始终在彼此身边。
此刻,我想起叶芝的诗,诗说的是恋人,但此时,更像说我们的父母。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