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永恒之歌)(3岁前的状态)
第一首歌也是人生永恒之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创作于1958年的电影歌曲,作为插曲曾经出现在两部弘扬家庭伦理道德的电影中,即《妈妈再爱我一次》和《苦儿流浪记》。后来成为几代人的情感记忆,同时也是宣泄母爱最强烈的情感端口。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这句话是孔子和其弟子宰我的对话,前半段宰我来问孔子:“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太久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取火用的燧木已经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说:“丧期不到三年就吃稻米,穿锦缎,对你来说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那你心安,就那样做吧!君子服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适安宁,所以不那样做。现在你心安,就那样去干吧!”宰我出去离开了,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我难道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怀抱之爱吗?”因此宰我被孔子称为“朽木”。
宰我来向老师孔子请教父母去世,子女要为父母守孝的问题。宰我对当时丧礼规定的三年丧期很不满意,觉得时间太长了。认为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形式上,一年就足够了。他说人人都有父母,父丧母丧加起来就是六年。要把这六年好好利用起来,能做不少大事。这就是引发孔子论孝的导火索。
人和动物有个最大的不同在于,动物一生下来就能存活,不需要照顾。但是人却不行,如果人生下来没有父母照顾就绝对不能存活,或者说如果不是被人照顾而是被其他照顾那么就有可能成为其他,比如以前看到的“狼孩”就是生下来被狼照顾的。所以人在3岁前是需要得到照顾的,而这当中父母首当其冲,母亲也就成为了每个人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人。基于父母,怎么回报都是不够的。
第二首:校园的早晨(王结实)(体现:4~20岁人生)
“校园的早晨沿着校园熟悉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
20岁以前的人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首先还得有一个自我清晰的认知,“我就是一棵小树”,需要的就是不断成长,但是今天不是,“我爸是李刚”现象层出不穷,学习阶段每个人都是一棵小树,与父母其他一概无关。另一个是学习的环境,都说学校是社会最后一片净土,但今天媒体的无孔不入,很多学校被聚焦,校园环境日渐堪忧。曾几何时美丽的校园,儿时最纯洁的土地,今天越来越被名校、贵族等品牌遮盖。教育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最后的希望,我们应该把教育的纯净还给他们。
第三首:男儿当自强(体现:21~30岁人生)
《男儿当自强》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沾填词创作的歌曲,改编自古曲《将军令》,亦是电影《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的主题曲。该曲的粤语版本由林子祥演唱,普通话版本由成龙演唱。每次听到这个旋律内心就激荡无比,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由衷生发。
“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为什么这个歌能有如此能量,一方面表现的是中国人易经中乾卦的核心思想,另一方面强调的是个体的不断成长与强大。30岁以前都是不断学习和强大的过程,或者说是做加法的过程,学习、实践、试错等都是绝对允许的范畴。30岁以前不要去过问太多为什么,就是一句话“干就完了”。
第四首:我很丑但我很温柔(赵传)(体现:31~40岁人生)
已过而立之年,所有都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呼来唤去的生涯里” 通过一个终日在滚滚红尘中为了生存而劳碌奔忙、却又不肯放弃心中梦想的小人物的生动白描和内心独白。为此大家喜欢上了这首歌,也是30岁后大部分真实的内心独白。
这个人生阶段,基本已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曾经的梦想仅剩模糊的尾巴,现实的骨干逼迫着已经不太自信的个体蹒跚前行。那些用辛酸经历和柔韧内心酝酿的泪水,反过来对自己的心脏浸泡,酿成一杯苦涩的烈酒,慢慢品味,慢慢悠长。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岁月艰辛,但我们从来温柔以待,不然又能如何?
第五首:爱拼才会赢(体现:41~50岁人生)
不惑之年一过,人生便进入新的阶段,多年前别人嘴里讲的放下,你那是嗤之以鼻,现在不用别人讲,都在慢慢放下了。但是放下的是心境,人生的美景才刚刚开始,不然怎么有男人四十一枝花。40-50岁是男人一生最重要的日子,前面经过了基本的努力打拼,也获得了相应回报,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选择停留,或者面对新的高度望而却步,少有者,面对新的高峰再次发起冲击,联合国规定44岁以下的都是青年,所以作为青年的你,只有继续勇攀高峰方显英雄本色。只有继续拼搏才能看到人生另外一番风景。
第六首:敢问路在何方(体现:51~60岁人生)
【敢问路在何方?】每个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都会时常发出些许感叹,其实为时尚早,前面的一切其实还有更多精彩,但殊不知,大部分已经放过自己,准备安享晚年。《敢问路在何方》是许镜清谱曲,阎肃作词的一首歌曲,由张暴默首唱,是1986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插曲和主题歌,在第11集后由蒋大为演唱。该首歌曲1986年秋季被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艺宣传材料。
到了这个年纪,才敢问路在何方,试想今年的年轻人人着急什么呢?孔子说:“尽人事,知天命”到了知天命的时候,面对身体的衰老,年纪的增长,他们对未来的寿命也看淡了。不过,知天命不是让你什么也不做,就等着命运的降临,而是让你全力以赴的为长寿做努力,却不问结果顺其自然。也就是不给自己心理压力,不勉强自己,保持积极的好心情,避免徒增很多烦恼,影响寿命。医学研究发现,很多人之所以患病,就是因为长期情绪低落,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一直勉强自己做严重超出个人能力的事情,导致身心疲累被疾病缠身。
道德修养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下子完成更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第七首:好大一棵树(体现:61~70岁人生)
该歌最早由歌手张晓梅在中央电视台1990年春节晚会首唱,后经过田震、那英等翻唱流传开来,这首歌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对伟人胡耀邦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寓意深刻,感动人心。树的形象,就是一种人格形象,崇高博大,坚强达观,无私奉献:“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不服。”“风是你的歌,云是你脚步,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寓意都十分醒豁。人生到达耳顺之年,不再执着于任何事物,能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第八首:滚滚长江都是水(最美夕阳红)(体现:70岁以上~)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写词人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词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全词基调慷慨悲壮,读来只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平添万千感慨在心头。从心所欲不逾矩,青山依旧在就读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人生无常,本来空空。人活到这个时候如果还活不明白只能说是枉自一生。
回首人的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身难得,每个人都要不枉此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