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报道,四川的一位妈妈晒出视频,称自己的女儿是大小姐脾气。视频内容是发现母亲私自拆开女儿的档案袋封条,女儿大吼道你不要打开,打开就不行了,对此母亲的回答只是简单的几句‘我又不晓得’……尽管女儿已经再三表示档案袋很重要,不能打开,但是在它放在那边的时候,还是被打开了。
知乎的一个问题,楼主表达自己在家不论说什么话都会被打断,即使打断之后楼主想再继续说完,也还是会被打断,楼主已经大学毕业了。楼主感觉自己在这个家里从来没有被尊重过。
有些人会说等长大了就有绝对的话语权,事实上,孩子永远只会是孩子,实时理论永远比不过东亚父母的经验主义。
“发芽的土豆削掉还是可以吃的”
“做你喜欢的菜,上桌的永远都是他们喜欢的”
“假装问自己意见但又替自己做决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01424/4bf8205e8aa7baa3.png)
东亚父母都是有自己的控制四件套
1、时刻提醒你爱是有利息的。他们常常会说「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还让我失望?」这也让子女无法分辨自己得到的究竟是爱,还是必须偿付的情感账单。
2、否定你的情绪,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呢?有些东亚父母往往会忽视甚至否认你一些「与他们预期不符」的情绪感受,通过对你的情绪、感知进行不断地否定,让你认可他们的想法,达到他们的预期。
3、你真的不懂事不听话。他们发现你发生了一些他们不希望看到的变化时,他们就会强调你「变坏了」。试图利用语言和行为不断的攻击、贬低,你开始自我怀疑,渐渐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变得不敢反驳,甚至转而依赖他们。
4、我这样都是因为你不听话。尽管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不是孩子自己,但是作为最弱小,最应该包容父母统一战线的附属品,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情感宣泄的爆发口。
在这里我们可能都会疑惑,父母同样是从孩子长成的,为什么不能感同身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01424/5bdb61eeb3e6650b.png)
东亚家长为什么不会改变?
第一:一种潜意识的权力欲。
东亚家长有一大行为特征,那就是不会顺着子女说。他们觉得“顺”是下位者对上位者的姿态,是地位低贱者对地位高贵者的姿态。所以,无论子女说什么,他们的条件反射就是,必须逆着来。觉得唯有如此,才能体现自己作为父母的地位和权威。这是一种隐形的权力欲。
第二:对快乐的情绪过于陌生。习
惯性的打压、否定、贬损,很大程度上,是在延续自己父母那套教育方式。老一辈接受的教育,是以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为荣。在这种教育理念的熏陶下,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了快乐的能力。所以当孩子在经历快乐时,他们会下意识地否定。他们并非看不惯孩子开心,而是对陌生情绪感到不安。
第三:认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好”。
东亚文化特别推崇“谦逊谦卑”,这导致无数父母在面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时,表现得极其别扭——他们既希望孩子有出息,又希望孩子不要得意忘形,所以特别喜欢打击孩子、否定孩子、贬损孩子,认为这是一种敲打、一种鞭策、一种激励。
本质上来说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自身的认知水平完全没有达到平等这一个概念,有很多人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不懂得何为”尊严“何为”人权“。其实他们自己就是”受害者“。
错误的教育,糟糕的社会环境,把他们培养成毫无思想,不懂得反省的人。也正是因为没有深刻的自我反省,他们就不会觉醒,也就很自然的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用他们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01424/aa9577b00875f73b.png)
东亚孩子的自救
曾经看过一个博主,说自己三十几岁,终于等来了父亲的道歉。
博主受到传统东亚家庭的巨大影响,导致自己自卑,胆怯,不配得感高等,因为自己成年经济独立,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积极向上的人,所以学会接纳自己,与家庭的关系也越发的和睦,大事小事也都如对待同事朋友一样平等的沟通,也许是给了父母足够的尊重,所以收到了迟来的道歉。
父母长期的不尊重,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改变。
学会自我接纳。不要再尝试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相反,只有你自己感知到的一切才是自己真实的需求。
避免争辩,建立边界。想一下与客户与朋友的相处,争辩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和评价只会让局势更糟。
寻找独立的生活目标。他们可能基于自身的经验要求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要客观地去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适合自己,设立自己的目标。
沟通。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的,有些时候家长觉得没必要,但长时间建立沟通,会让他们熟悉这个场景,更好的敞开心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