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维多利亚女王的相关书籍,书中谈到维多利亚的父亲爱德王子在迎娶 维多利亚的母亲维克多丽前经常猎艳,后来,他遇到一个叫阿德莱德•杜布斯的女人安定了下来。书中写道,她教会了他爱情的模样。但仅仅是一句话带过,对他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多少笔墨。
爱情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这是很难用言语说清楚的,哪怕是号称谈过多次恋爱的人。
但很可能会在脑海中想象一些经典桥段:三毛与荷西的浪漫多情,沈复与芸娘的细水长流,亦或者是杨绛与钱钟书的相知相守……
那么,爱情究竟长成什么样子?如何才能维持一段长久的爱情呢?
书中对爱德华的感情只是一笔带过,或许作者认为这还算不得一份值得解析和记录的爱情,但对他的女儿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感情和婚姻有着详尽的描述。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对于维多利亚的感情,她的母亲曾断言“你逃不掉你的出身,也逃不出你的感情。”
在维多利亚沉浸在与阿尔伯特结合的甜蜜中时,首相墨尔本也曾惊讶质疑,
“天啊,你该不会以为他永远不会背叛你吧?”
那个时候的贵族和王室成员包括维多利亚的父亲私生活都非常混乱,一份稳固且健康的感情是件奢侈品。
何况,热情的产生是容易的,天长日久的力量却是很难维持的。
但终究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逃出了所谓的感情命运。从结婚到阿尔伯特亲王去世,两人相亲相爱,也没出现其他感情的入侵。他们的婚姻在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就像一份范本,成为了国民生活的典范,他们的子嗣,也纷纷效仿。
婚后,维多利亚从管理国事的繁琐中脱离出来,她繁育了9个孩子,国家则由阿尔伯特亲王代为管理。
阿尔伯特离世后,维多利亚还一直保持着对他的崇拜和爱意,沉浸在悲痛中有十年之久。
说的之所以是两个人的爱情,是因为在整个婚姻过程中,他们一直保持着爱的状态。事实上,经营一段长久的爱情一点不比维护一段长久的婚姻要简单,甚至还要困难。
在日记中,维多利亚表示:当孩子在身边时,都没有让她感到轻松愉快,只有丈夫阿尔伯特在身边时,才会真正的愉快。
维多利亚称他的伴侣是“最最亲爱的阿尔伯特”,她“宠爱并且依恋他,难以忍受看不到他。”
在维多利亚的日记里,时常会出现美妙、愉快、安慰等字眼。
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是一位有些感性且任性的女王,而阿尔伯特自尊心很强,是一位秩序的拥趸者。两个很有个性的人要如何相处,才能保持感情的稳固和健康呢?
尽管维多利亚在成长期间一直寻求独处,但对阿尔伯特的爱意又让她不顾一切想摆脱独处的状态。不过,无论作为女王,还是作为女人,维多利亚还是要面对权利与感情的取舍,家庭与国家的平衡。
这位有些强悍的女王在阿尔伯特面前表现出的却是顺从和迷恋,甚至是崇拜。在出现国家管理权和家庭控制权的争夺时。最终,她还是做了取舍,选择了做人妇而非女王。
我们不能说维多利亚女王做了多少牺牲,或者对于她来说,做家庭主妇让她有了做女王之外的缝隙。当然因为是阿尔伯特,也只有阿尔伯特才能拥有她对权力的放手和甘愿的从属。
阿尔伯特(左)与其兄长欧内斯特阿尔伯特是德国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二王子,维多利亚的表弟。据说,他拥有让人无法抗拒的外表,他对艺术有独特的见解,集美德和才学于一身。
这样一位王子就像一道光照到了维多利亚的生命里,成为了她一生仰望的那个人。在与阿尔伯特第二次见面时(第一次见面时,维多利亚对阿尔伯特还停留在喜欢上),维多利亚就倾心不已。她主动向阿尔伯特求婚,几天后,那个曾厌恶结婚的女王就变成了人妇。
而对于阿尔伯特来说,他要如何和一位女王相爱、相处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何况这位女王并不小鸟依人。
也许,他一生都会生活在“王夫”的阴影中。好在,维多利亚女王对他的仰望让他从这种忧虑中脱离出来。
但,女王的爱并不能改变太多。为了摆脱“教区公牛”的称号,他用自己非凡的才能和勤勉的作风征服了维多利亚女王和国民,就连他曾经的情敌勋爵墨尔本也对他大加赞赏。
事实上,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的婚姻中,阿尔伯特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他不像其他王室成员那样纵欲享乐,他简单朴素,表里如一,极度自律,信奉忠诚的关系,在他身上几乎未发生过丑闻。
阿尔伯特对维多利亚温柔呵护,给了她温暖的胸膛,他又乐于在家庭生活中付出。比如,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亲自教他们翻跟头,亲眼见证子女出生,并且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
“不是每一个爸爸,都具有这样的耐心和爱心。”负责城堡婴儿房的人如此说。
阿尔伯特在治理国家时,实行教育改革、推行废奴运动、为失业者呼吁等等,他不仅成为了一家之主,也成为一个国家真正的无冕之王。
在阿尔伯特表现出治国理政的能力后,维多利亚感慨道,“哎,要是我能让他当国王就好了,我真的觉得并且也认识到他比我更强,更适合担负国君之任。”
阿尔伯特不仅吸引了维多利亚,我相信读者也会为阿尔伯特深深折服,在他身上,可以学到如何爱人的秘密。
在他那里,爱情,绝非一场狂欢,而是一次美丽但需长途的跋涉。
我在想,一段婚姻中,是否需要一个人特别是女性一定处于从属的地位呢?
我想也不一定。
毕竟婚姻越来越成为两个人的事,怎么样好,还是由婚姻中的当事人来决定。
不过,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的这场婚姻中。两个人还是选择了比较传统的方式。虽然,维多利亚也有过与王位的热恋。
面对这样的选择,当时有人评论,家才是一个女性真正的职权所在,丈夫必须去外面,勇敢面对这个世界的艰难险阻,而妻子留在后方。
这种选择也有维多利亚为爱人考虑的角度:阿尔伯特总是任劳任怨,又必须长年身居异乡和处于英国人的标准下生活,忍受对故乡的思念和英国风俗的挑剔。
两人的相处模式我想更多的是自愿,阿尔伯特自不必说,维多利亚是命定的女王,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会“表演”,但她“从未体会过真正的安宁”。这样的状态哪怕是女王,也依然会感觉像枚棋子——命运的棋子。而维多利亚个性倔强,尤其不喜欢被控制,她更需要一种顺应她心性的生活方式。
当年轻的维多利亚得知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女王时,“我大哭了一场,为自己的这一命运伤心不已”。
阿尔伯特的出现,让她的人生有了另一种可能,在她能选择丈夫和不用管理国家时,她或许会觉得自己给了命运一击,也可以让她从王冠之重的压力中稍微放松,那种磨灭真实情绪和在重压之下仍需保持优雅的姿态,她并不想承受了。
最重要的是,终于有了一次与命运对抗的机会,这对于被压制了许久且感情充沛的维多利亚来说,或许是人生的某种浪漫呢。
就这样,维多利亚从一种“被迫营业”进入一种“依赖”的状态,这种依赖也给维多利亚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在阿尔伯特离世后,她因陷入巨大的悲痛中。几乎进入了一种对接下来如何生活的恐惧中。
为此,她几乎失去了自我。
“亲王在世时,他为我思考,现在,我必须自己思考。”
拯救她的,正是那个她曾经她交出去的“女王的责任”,终究经过努力,她又找到了自我。
《维多利亚》剧照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者泰勒•本•沙哈尔认为,一份长久的爱情就像是一份事业,寻找很重要,找到那个适合的,然后积极经营。
经营比寻找更重要。
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结婚之初,阿尔伯特曾要求,“我们之间永远不应该有任何秘密。”
“于是,就真如此。”
就一点上,维多利亚的日记有多少掩饰的东西,又有多少真实的成分,我们无法判断,她也没有给出很多细节来佐证。这也正给了每个想知道答案的人一个探索的空间。
毕竟,具体的生活那是另一面,在故事中,我们看到的多像电影中呈现的浪漫与甜蜜,这也是我们想看到的,而真正爱情的样子更多的是电影结束后的画面,是在烛光照不到的地方。而决定一段感情关系的,往往是用肉眼看不到的那部分。
参考资料:
《维多利亚女王:作为君王和女性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