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刚刚,我花了7元钱买了一袋汤圆,还算不错,黑芝麻馅的,微甜。吃完又无事就坐在沙发上玩着手机,也感到无聊,总觉得应该有些事情做,想着前段时间看的一些东西,零零散散的不能联系起来,就开始构思他们起来,而最后在呈现在这里,用一种贴近生活的方式,来串联那些抽象的理论。
首先,我感到十分的庆幸,我这样一个慵懒的人,不太会做饭,也不太会做家具,居然有机会吃饭还算不错的汤圆,能坐在松软的沙发上,享受一哈的同时又心安理得。能够达到这样一种状态的原因,就在于我为这些享受付出了代价。没错我花了钱了,也就是货币,我用货币购买了汤圆和沙发,又或者说是用货币交换了某些有真实价值的物品,因为说实在的,我不能吃钱,钱坐起来可能也并不松软,那么他对于我的价值,就只能等同于它能交换到的物品的价值,也就是货币具有交换物品的能力。
但唯一遗憾的是,我并不能用货币交换到我所有的想要的东西,我想要吃龙虾喝香槟,可我似乎并不愿意用我的货币来交换它们,因为它们太贵了,需要很多的货币,也就是每个商品都有它的货币价格,说回来就是货币具有定价的能力,它能让我们知道,钱包里面的钱应该买什么才是最合适的,因为有时候某些贵的东西实际上对我来说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也就是货币价格并不等同于商品的真实价值,有时候因为某些东西很稀缺,就会让他的价格飘起来,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使其达到最大的效益就是经济学所要讨论的问题,当然我对经济学不感兴趣,但钱确实对于我来说挺稀缺的,所以我和经济学是不谋而合。
钱太少,总是要想着把他变多的,有个成语就说的好,积少成多。所以我存钱,尽量的减少开支,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我也会喊几句这样的口号,同时也在实践它们,所以我的钱变多了一点点,当然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到某天我需要的时候,我可以拿他们出来再交换商品或者服务,也就是货币是可以用来存储的,这当然是废话,但如果想到香蕉不能存储过久,但你只要把钱存着几乎可以每天吃到新鲜的香蕉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因为存储钱的过程就变成了存储商品,也就是存储价值。当然我们得清楚一点,稀缺性会导致货币价格上升,所以当过度存储而导致生产香蕉的人减少产量的时候,你的货币就贬值了,所以适当的消费是合理的,也是保持相当价格的条件。
所以我也在花钱,钱在某个时刻是在减少的,但在某个时刻他又增加了,而且增加的量远大于减少的量,因为我发工资了。我的工资就是货币,又或者说我交换了我的服务,并且我的服务被定了一定的货币价格。我的服务就是专门做一些事情,当然不生产香蕉,也不生产汤圆,甚至都不种地,但他就具有了价格,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因为在某种层面上来讲,它并不能被消费,但又确实是有价格的。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我和社会上的一些小伙伴共同完成的工作产生了价值,这个价值他本身是巨大的,所以我和小伙伴们提供的服务就有了价格。而我们共同产生的价值,他可能是一种服务直接帮助到生产商品,又或者间接的帮助他人生产商品,这样实际上算来,我既不会种地种香蕉,但我确实在帮助一些人生产它们。因为我们属于不同的分工体系下面的。也就是分工导致的专业化,最后都统一到了以货币定价的结果,货币具有交换一切服务和商品的能力。
但在货币背后,是服务和商品。货币交换服务和商品的过程,最后其实就是服务和商品之间的交换,而所谓的定价能力最后都体现在了基于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提供的劳动价值上面,也就是说,货币的多少并不能真正反映到真实的购买力,实际上真正反映购买力的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因为在生产效率一定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劳动价值也是固定的,而他能够获得生产力生产出来的商品也将是一定的,也就是不管你一个月赚多少钱,如果整个社会只能生产一吨的香蕉,那你也只能得到某一定比例的香蕉,但若整个社会生产10吨的香蕉,你的工资降10倍仍然是吃得起的,所以这便是工资的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