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鬼谷子》15(抵巇之二)

《鬼谷子》15(抵巇之二)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3-04-22 15:56 被阅读0次

昨天的一段,用大白话理解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今天继续往下读:

事之危①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②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③。经起秋毫④之末,挥之于太山⑤之本。其施外,兆萌芽蘗⑥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⑦用。

①危:危险的征兆。

②因化:顺应变化。

③细微:这里指产生罅隙的原因。

④秋毫:秋日羊亳,以喻细微。

⑤太山:即泰山,比愉大而坚固的物体。

⑥芽蘗:伐木后从根部生发的新芽。

⑦道术:这里指游说处世权术。

当事情出现危险症状的时候,圣人能洞察一切,并且采取措施进行自保,在能够自保后圣人会适应事物的变化,并暗中思量琢磨,制定各种策略来找到产生微隙的原因。事情初起时如秋毫之末那样微小,发展起来就可以产生撼动泰山根基的效果。所以把德政向外推行时,一定要运用抵巇之术,在罅隙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发现,并采用抵巇之术来弥补。抵巇堵塞缝隙,是游说处世权术。

天下纷错①,士无明主,公候无道德,则小人谗贼②,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士崩瓦解而相伐射③。父子离散④,乖乱反目。是谓萌芽巇罅。圣人见洧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寒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⑤,抵而塞之。三王之事⑥,抵而得之。诸候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⑦,能抵为右⑧。

①错:混乱,骚乱。

②谗贼:指用恶劣言行加害于人。

③射:射箭,这里指战斗。

④父子离散:“父不父,子不子”,指父子关系失去礼仪。

⑤五帝之政:指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那样的德政。相传五帝时行禅让之法。五帝,一说为伏羲、神龙、黄帝、尧、舜,一说为少昊、颛顼、高辛、尧、舜。

⑥三王之事:指像禹、汤、文王那样的政事,夏商、周三代皆以征伐得天下。

⑦当此之时:指战国时期。

⑧右:上。古礼尚右,以右为上。

天下都纷乱动荡的时候,朝廷没有贤明的君主,公候没有道德。小人就会谗害圣贤,贤能之人也不会被任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贪赃枉法者兴风作浪,君臣之间互相猜疑,国家纲纪土崩瓦解,以致各种势力互相攻战杀伐,父子离散不合,彼此反目成仇。这些就叫作“轻微的裂痕”。当圣人看到轻微的裂痕时,就会采取相应的手段去对付这种局面,当国家还能够治理时就采取措施弥补漏洞,恢复原状,如果国家不可治理就寻其缝隙,毁掉它后再重新塑造。或用这种手法治世,或用那种手法治世;或通过“抵”使其恢复原状,或通过“抵”将其重新塑造,五帝时代的政治是以抵巇之术堵塞天下,帮其弥补漏洞。三王时代的政治,是以抵巇之术取代它,从而得到天下。当今之世,诸侯之间互相征伐,其次数之多也无法统计。在这个时候善于运用抵巇之术者就能成功。

我既不是圣人,也做不了君主,抵巇之术学不会,大概了解点意思,说不定以后说给孙辈听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鬼谷子》15(抵巇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wr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