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老师在一月中旬的公众号文章《锤炼思考力:第一步,别信自己的大脑》提到,“能不动脑,就不动脑,是天性。保持好奇,尽力求真,是反天性。欲成大事,有时需要有点对抗天性的孤勇。”
懒得思考是大脑的天性,大脑不靠谱,容易出错。如何对抗天性?需要保持永远的好奇心,凡事多问自己为什么,让自己的大脑“动”起来。而不是看到什么,都觉得“没什么特别的”。
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时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息是噪音,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辨别那些真正有营养的消息。主动搜寻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网络平台推动的消息。多订阅像刘润老师这样行业大牛的专刊和公众号,阅读经典书籍,才能提取有用的消息和知识。
主动参与有效社交,追求真相。我想起李笑来老师的一句话:“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然后自己做决定”。听大多数人的话,接触不同人的观点和看法,琢磨别人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这帮我们对一件事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参考少数人的意见,重视那些有价值的观点,向比自己更厉害的人学习,这帮我们找我最佳的解决方案。自己做决定,我们需要独立思考,自己为自己负责,即为自己做选择并主动承担选择带来的结果。
刘润老师还建议我们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结构化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逻辑的沟通,学会抓住重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阅读完刘润老师这篇文章后,我更加重视培养阅读后的留言习惯,无论阅读什么文章和书籍,都要求写出自己的思考。这样防止我被“我已经看懂这篇文章”的幻觉所欺骗。
当我们在讨论阅读很重要时,也不要忽略“输出”的价值。写作即输出,写评论就是在输出自己的思考、想法和行动计划。“输出”倒逼“输入”,“输出”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考能力,“输出”帮我们掌控大脑,而不是被大脑“控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