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散文
历尽千帆,喧嚣才是归处--刀锋

历尽千帆,喧嚣才是归处--刀锋

作者: 似水年华兔 | 来源:发表于2018-09-23 23:15 被阅读78次

    剃刀锋利,越之不易

    智者有云,得渡人稀

                        ---《迦陀奥义书》

    喧嚣才是归处

    读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就被这个会讲故事的人吸引了,向身边的朋友各种推荐,自己也想对毛姆的作品进一步了解,于是入手了王纪卿翻译版本的《刀锋》。

    整部书从莱雷出场,到故事最后,我一直在期待莱雷人生顿悟后的各种开挂,可是整个故事就像平凡的世界一样,所有人都会回归平凡,莱雷历尽千帆,各种寻求人生意义的旅行过后,一个猛子扎进了喧嚣的现实生活中,从此杳无音信。这个结局让我感觉作者不按常理出牌,却似乎就应该这样,所有的人生意义不就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生活吗?

    故事中的角色并不多,莱雷、伊莎贝尔、艾略特、苏珊、索菲。

    以美国小伙、一战的飞行员莱雷为主线,故事中的人物都会认识莱雷或被莱雷认识。因为在战场上自己的战友为了就自己而牺牲,从战场退役后,莱雷没有按照身边人的预想和心爱的姑娘走入婚姻、找一份安定的工作养家糊口或者进入大学校园学习知识,而要去寻找人生的意义,想弄清楚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于是和心爱的未婚妻伊莎贝尔分手,开始自己的寻梦之旅,从芝加哥到巴黎,从欧洲到亚洲,从挖煤工人到修道士,最终在印度吠陀经哲学中找到了安生立命之道。最终散尽家财,带着对人生的开悟扎进生活的喧嚣中。至于他找到的人生顿悟是什么,想必毛姆先生也不甚清楚。

    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莱雷和伊莎贝尔真的不合适。伊莎贝尔追求稳定、地位、上流社会的认可,这与莱雷的人生观差距不是一点半点的大。格雷爱伊莎贝尔,愿意为妻子的美好生活与社会地位去打拼,他们真的是合适的一对。对于伊莎贝尔表现出来的欧洲上流社会的通病,尖刻、虚伪、狭隘,毛姆毫不留情的全部点破,看样子毛姆先生对于女性并不是那么的怜香惜玉。

    艾略特先生是巴黎社交圈的宠儿,视社交为人生头等大事。他不停游走在宴请与被宴请的路上,却始终有一种孤独的游离感,甚至生命即将终结之时还因没有收到宴会邀请愤怒不已,这种心态在今天的我们不太能理解,但却反映了但是欧洲上流社会人士的心态,利用一切机会跻身于上流社会中,各种八卦,各种虚与委蛇,作者间接地讽刺了欧洲社交圈的浮华和虚无。

    “老伙计,在我这种年纪可不敢掉队。我在最高级的社交圈子里混了将近五十年,难道你认为我不懂得,如果你不到处抛头露面,你就会被遗忘?”

    我怀疑他是否意识到,他这时是做了一个多么可悲的坦白。他活在世上就是为了社交,一个聚会就是他鼻孔的一次呼吸,未被邀请参加一个聚会就是一次冒犯,孑然一身就是耻辱;而现在他是个老人了,他感到极端恐惧。

    对于苏珊这个军官遗孀,迫于生计沦为交际花,为不同的艺术家做情人,而且是高级情人,会打理画室、会照顾起居、会和平分手,但苏珊是幸运的,最后的结局最为圆满。嫁给阿希尔先生能让女儿有个好归宿,能让自己老有所依,并且阿希尔给她带来了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为她搭建了完美的人生舞台,可谓苏珊是个人生赢家。

    索菲,这个被伊莎贝尔鄙视的社会底层妓女,这个曾经单纯、热情、善良、幸福的女孩,这个被生活的残酷伤害的体无完肤的女人,这个被拉雷从生活漩涡中捞起来却又跌回谷底的女人,经历了丈夫儿子的猝然离世后精神一度崩溃,而后不顾道德底线沦为底层妓女,最后用死亡诠释了自己对生活的鄙视,这是她的归处。

    书中的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但却让读者有一种不是很痛快的感觉。在六便士里斯特里克兰德用自己那种狂热者的单刀直入和信徒式的义无反顾以及不惜牺牲别人完成自己梦想的漠然诠释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四十岁以后的他始终远离尘世的繁杂,生活在自己塑造的世界之中;可是莱雷说“我认为一个人能够追求的最高理想是自我的完善。”追寻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完善。所以他苦苦追寻生命的真谛之后却回归了喧嚣,让人不禁沉思: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一个不一样的结果还是一个不一样的过程呢?追求过和没追求过不还是会被卷进喧嚣的生活浪潮吗?不过转念一想,毛姆先生这次的剧情更加接地气,莱雷相较于斯特里克兰德最终回归到了生活中,历尽千帆后,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感悟在生命的长河中游走,尽管喧嚣,可我们仍旧能有一颗不同的心来看待,这才应该是生活教会我们的。毕竟斯特里克兰德只存在于毛姆先生的笔下。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喧嚣的生活浪潮中寻到自己想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尽千帆,喧嚣才是归处--刀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xq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