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红书上关注了冯唐,他说,作为中国人,如果一辈子只能读一本书,《资治通鉴》是最明智选择。所以我点灯熬油硬着头皮读了几篇,有点读不下去,只捡热闹好玩的看,好歹算开卷有益有点收获。
《资治通鉴》里有段唐太宗与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约的故事,耐人寻味。说是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腊月,太宗视察大狱,那里有390名被判处死刑的囚犯。经过了慎重的五复奏程序,这些死囚都是些罪无可恕、死无可冤的人。即便如此,太宗还是对他们进行人道抚慰,他了解到,死刑犯们对自己的罪责没有异议,但均不约而同表达出想回家看望家人的强烈渴望。
这事有点不靠谱,唐太宗经过深思熟虑后,居然同意了死囚们的心愿,但要求他们必须遵守约定:九个月后,要准时自行返狱伏法!
什么?不仅死囚们,就连身边官员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提醒太宗要三思后行。太宗神情坚定地说:“朕不负卿,卿亦不负朕。”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豪赌,因为这是死亡之约啊!
结局大家都猜想到了,否则也不会被写进青史。九个月后,390名死囚无一爽约,惟一一个比约定时间稍晚点的人,还是因为返京的路上病了,只好雇了一辆牛车匆匆赶来……只为送死!
太宗赢了,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死囚们也赢了,以他们的诚信。因为这双赢的结局,死囚全被赦免!这也许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吧,390名死囚信守承诺,从容赴死!而让这一奇迹发生的,只是因为诚信。
诚信之诚,内诚于心;诚信之信,外信于人。诚信是地球上每个民族的价值观,也是一个不容易破解的难题。目前,不少国家和地区都磨拳霍霍、志在必得地打算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深入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一举破解这全球共性的社会治理难题。
有人会说,唐太宗那一幕跟现代社会倡导的诚信体系压根扯不上边,那是先民们在初级阶段的一种淳朴道德共识,不足以为现代社会效仿。也有一定的道理吧!可是,初级阶段某种程度完胜了现在的高级阶段,几千年过去了,真不知人类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