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十六十七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玄奘师徒在走了万里之后,来到了黑风山。
黑风山,“层层殿阁,迭迭廊坊,三山门外薇薇万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艳艳千条江雾绕”这里不光是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人文景观的叙述,试想没有好的思想和方法只能是穷山恶水。就连菩萨见后都暗自喜到“这孽畜占了这座山洞,确实有些道分”表明景色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并非单纯的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
一个人身处的环境,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的大方向。
他们见到了活了二百七十年的金池长老。金池长老与此山中的黑风怪是非常友好的朋友,第十七回就有黑风怪写给金池长老的请柬“屡承佳德,感激渊深。。。”一个活了二百七十年的人,除了个人的修行之外,估计也受益于黑风怪这个朋友的相互扶持。
金池长老有个爱好,就是收集宝物。“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悟空生性张扬,便和长老炫耀师傅的锦斓袈裟,那袈裟可是观音所赠,师傅告诫他“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功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必应,其可也,不必则陨身丧命,皆越于此事不小矣”
悟空不听,偏要拿出来展示,金池长老果然心生贪念,从而听从了两个徒弟,广智广谋的建议起了杀人越货之心。广智广谋真的是足智多谋吗?当然不是,“吴老师”这里用了反讽的手法,有诗为证“广智广谋有甚用,损人利己一场空”
悟空是何等的机警,识破了他们诡计,并将计就计“你这泼猴,大胆将宝物卖弄,与行人看,烧了我的云留下院”菩萨什么都知道。但悟空百密一疏,一把火不但烧了寺院,那件锦斓袈裟却被山中的黑风怪趁火打劫,金池长老也自裁与堂前。
文中,金池长老有一位这样的朋友,也可以推算出他的锦绣和绫罗的来历了。悟空自持清高,目中无人引来了灾难,他不听师傅的话,正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叔本华说:生气蓬勃的人,在无人聆听之时高声说话,感到发泄心中的胸臆,最好不要这样做,以免养成习惯,因为这种方式,思想会跟说话打成一片,说话可能成为自言自语的一部分。
悟空在调查袈裟的去向时,把寺里的二百三十多的僧人,分明点过,从头细细看,连自裁的金池长老也不放过,说明他这回是真的急眼了,知道错了。
释家《八大人堂经》中有云,“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阿忆是这样解读的:贪欲是生死的根本,众生之所以在三界六道里受着生死轮回之苦,全都是由贪念引起,贪念越多,随之而来的苦恼就越多。
金池长老活了二百七十岁,想来一开始修行也是好的,但积年成精,与之同龄的人都已经不在,金池长老是那么的孤独,各种的邪恶慢慢滋生,再加上有黑风怪这样的损友,终是害人害己。
现如今,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如果一个家庭缺乏对老人的监护与关心,那么老人自己的自律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往往,在受制于以往社会大环境的制约,现在的老人大多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他们消息闭塞思想麻木无法与年轻人正常的沟通,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但说那黑风怪武功了得,悟空也只是和他打了平手。没办法最后还是由菩萨出面,合计收服了黑风怪,成为西游记里第二个带金箍的。
黑风怪把黑风山收拾的井井有条,也是有功的,悟空和它交手时也并未使用狠手伤他,说明他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是有灵性的可教的。
菩萨给黑风怪念咒时,悟空并未头疼,说明两个金箍的性质不一样,悟空是桀骜不驯,黑风怪是贪婪。
炫富有两种,一种是,有一点儿就要尽量的展示给别人看,这叫做炫耀;另一种是本身真有,但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非要展示出来。不管是那一种炫,都是自卑的心里的体现,有钱又有教养的人,从来都是低调的。
2020-10-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