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洲天
说到张新成,不得不提最近热火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张新成在其中扮演小哥贺子秋,虽然是特别出演,但演技可圈可点,甚至有隐隐盖过男一号的迹象。
张新成的优秀,一直是有目共睹的。
曾经艺考时,张新成就拿下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第一名,南京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第一名,北京电影学院创作专业第一名,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第一名。
最后张新成以文化课560分的成绩,就读中央戏剧学院音乐系。
这种别人家的孩子,才艺双全到让人不敢置信。可张新成的成长轨迹,却并不是一路风顺。
一,本性贪玩,无奈有严母
童年时,张新成也是个贪玩的孩子。可由于太皮了,经常让家人感到不满。上小学时,一般是下午四五点放学,张新成就会去看五个小时电视,十点才写作业。
在《朋友请听好》里张新成就坦言,小时候母亲经常会因为他太调皮,而动手打他。每次动手过后,张新成还是不长记性,所以经常挨母亲的打。
终于有一次,张新成不想再继续挨打了,就拿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四个字“打人犯法”,高高地举起来给母亲看。
那个时候的张新成,就已经有了小聪明,但小聪明怎么能斗得过大人呢?这四个字在母亲面前不起作用,该打的还是要打。
就这样,小小的张新成,已经为自己的顽皮,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母亲也并不是不爱张新成,只是传统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是非常严厉苛刻的。
也正是受张新成受到了严格管控,才考上了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是艺考生的重点中学,而且是全国联考的形式,相当于一次小艺考。
在进了这所中学后,张新成贪玩的性子也终于开始收敛,跟他的顽皮过去划上了句号。
二,补课被孤立,抠门背后的无奈
张新成不是天生的学霸,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努力派。
在张新成上初中的时候,他就开始补课了。那时候张新成虽然成绩也算优异,但父母还是让他去补习。
张新成不仅周六日要去补课,在上初一初二时,他就开始接触新概念英语,并尝试着去跟外教讲话。他的努力,在父母看来是好事,但在同龄人眼中显得格格不入。
每当同学找张新成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因为要补课的事,张新成只能无奈拒绝伙伴。
平时因为父母不给零花钱,导致张新成和同学玩耍时,拿不出钱被同学说抠门。
久而久之,没有人愿意和张新成一起玩,导致张新成被孤立。
这种有意无意的校园冷暴力,让张新成感到痛苦。在没有进入社会的时候,校园就是学生的世界,在校园里被孤立,这种感觉可不是滋味。
父母对张新成的严厉管控本是好事,但在一些小细节上,确实做得不够好。张新成的性格里,隐隐中有一丝自卑的感觉。
不过张新成胜在懂事,即使被孤立,也依然坚持努力。
三,负债30万,明白生活不易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本该无忧无虑专心学习的张新成,却突然得知一个消息,家里负债了30万元。
父亲因为做生意失败,不仅赔了钱,还欠了30万的债务。在这种条件下,母亲只能去张新成学校附近的超市上班,补贴家用。
那时候张新成母亲一个月才900块钱,而张新成是艺考生,艺考的花费是很庞大的。父母在进行商量后,决定即使再艰难,还是要供张新成念书。
张新成在《王牌对王牌》上曾回忆,自己的母亲一个学期下来,四个月的时间,给他存了六千块钱,比别的学生家长还要多。
一次张新成暑假回家,发现母亲下班后还去搬很重的东西,那时张新成就泪目了,自己的母亲真的是为他付出太多了。
因此张新成不负众望,拿下了艺考多个第一的传奇,用努力给了自己带来了最大的幸运。在高考后,张新成就没有要过家里的钱,已经开始独立养活自己。
家庭的变故,让张新成更快地成长了起来。如今95年的他,已经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
四,一身正气的少年
在张新成的身上,很少看到天赋异禀的说法,更是显现的是执着和努力。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着一段艰苦的时光。
张新成抛弃了童年时的顽皮,虽然中间也曾有过一些不愉快,但在家庭变故之后,他也逐步地走向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你好旧时光》里的林杨,大概是张新成最想成为的样子。阳光,积极,美好,也是最贴近张新成的性格。
这个少年身上有着传统家庭出来的正气,眼神清澈明亮,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那些所谓“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很多都不是什么天赋大师,而是早早地清楚自己人生目标并为努力的人。
当初被孤立的张新成让人心疼,但如今的他更让人欣赏。毕竟褪去黑暗和孤独后,就是一个努力者的“闪亮”时光。
END
作者:七洲天,唯心不易创作者。原创不易,喜欢可以点个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