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不用的知识
这是我最近的感悟,虽然这句话很早就知道,但没有现在理解的深刻。
一天上班的路上,我和同事聊起贺岁电影流浪地球,他认为电影一般,而且还有很多bug,而我却觉得这是中国科幻电影伟大的一步,然后跟他说流浪地球为什么很牛逼。
小说构建了一个逻辑自洽的世界,太阳持续膨胀,最后会吞没地球,人类为了生存,选择带着地球迁移到其他太阳系。于是先停止自转,然后脱离太阳引力,奔向目标星系,最后进入目标星球轨道。
聊到中国导演安排带着地球一起流浪,而不是舍弃地球,直接奔往其他星系。
因为中国与美国底层逻辑的不同,中国人安土重迁,是农耕文化思维,美国人是海洋文化思维。
然后我又聊到刘慈欣的三体,聊到黑暗森林。
可是聊着聊着我发现之前很熟悉的内容却想不起来了,我之前对三体小说内容十分惊叹,逻辑非常严谨,而且符合物理规律,但话到嘴边,就是想不起来了。
事后我重新翻开了《三体》,好多原来的画面重新回入脑海。
然后我尝试着想一些,以前很熟悉的其它东西,结果也很模糊。这时候我脑袋里浮现了很多问题。
如果人学到很多知识终究会忘记,那为什么还要学呢。
书试着梳理出脑海中记得的和不记得的有什么特点?
很多知识和信息我不记得了,但骑自行车、开车这种技能学会就不会忘,可同样是技能游泳、打篮球、武术、舞蹈,一段时间不练,就会生疏许多。还有一些技能随着时间的积累会越来越纯熟,例如察言观色、识人辨物。
为什么会这样呢?
如果发现了这样的规律,是不是可以把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信息、技能、技巧分分类,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学习,以便省力高效。
1,关于知识
关于知识,我认为学习是重在理解,巩固重在运用。与其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不如完成一件事儿,因需要运用此知识,而必须去学习。
2,关于技能
技能这东西,我就一个想法,刻意练习,练出肌肉记忆。
我记得有一句话,好车手都是汽油烧出来的,都是轮胎磨出来的。
只有大量的训练,才能保障精湛的技艺。
3,关于运用
把知识和技能运用起来,做一件事儿就要把它做通透。
十件事浅尝辄止,不如一件事深刻钻研。只有我们把一件事研究透,才有可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也才有可能将经验更好的横向延展。
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学了很多东西呢?你还记得多少呢?还记得为什么学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