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的心看待一切,平等的心就是觉知,觉知也就是如是如是如是,让所有的事物如如是如是如是,在心中来来去去如是如是如是。
时刻保持警觉,反复发现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反应,确实有助于我们变得越来越平静,或者至少会变得越来越有涵养。而平静了我们才有可能看到更深层的东西,比如思想的运作机制。但我们在有意识地自我提醒之下变得越来越平静,就像我们调整饮食起居让身体变得更敏感一样,只是我们发现某些更深层的东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觉察。去感受我们的喜怒哀乐,它来自于哪里,这个快乐又把我们引向了哪里。去看我们心中的烦恼,去看、去欣赏、去品味心上的风景;去品味、去品读心上的每一个人。没有捷径可以走,就在每一个当下,它没有在外面,就在我们的心里。安住于心,在心田上观看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外面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的镜子。观看心上的风景,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情绪也好、怎么样的怨恨也好,也不管它是怎么样的喜悦也好、怎么样的风光无限也好,就去品读我们的心。读心留过的地方,就这样安住于心,不断地长养这颗心,长养觉知。
在每一次的观察之中,在每一次情绪升起的地方,在每一次外境出现人事物的碰撞的时候可以回观到自己。看见我们经常把心放在哪里?
我们一直想通过外面的人也好,通过外面的事情也好,通过外面的物品也好,来获得内心的一种喜悦感、满足感。你只需要回头看一眼,你就会发现原来是我们把心放错了地方。这就意味着我们把属于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别人,会认为这个人可以带给我幸福,拥有了某件物品可以带给我喜悦,拥有了什么可以带给我某种感觉。当开始向内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原来这就是向内看啊。不要小看了这个向内看,因为它是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这样一件事情,就是这样一个觉知,不断地重复,不断地练习,不断地觉知。从一个很粗犷的觉察,到一个很细微的觉察。从一个“我”上面的觉察,觉察到天地,它还是那一个觉知,还是那一个觉察。我们慢慢地对这个觉知熟练于心,就是这样的路径、过程。越来越看得清楚、越来越看得明白,原来我们所追求的貌似外在的一切,原来只是追求的一种感觉而已,内心的一种丰盛也好,一种富足也好,一种幸福的感觉也好,一种安全的感觉也好,原来仅仅是一种感觉。
就在此刻,只是安住于每一个当下-保持觉知。
你走路的脚步声匆匆忙忙,你在说话的时候我知道是你在说话,还是你的情绪在说话。是你的认知在说话,还是你的习惯在说话。我都能听得到。我一直都在一个清静的地方。我在那个清静的地方看着所有的发生,这些发生与我无关。我不用我的认知参与,我不让我的评判跟上,我只是知道,我只是站在知道的地方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