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天在《反脆弱》一书中看到一个概念--“天真的干预”。大意是:有些系统,出个什么小问题是可以自我修复的,没必要人为的去干预纠正,有时,这种纠正反而可能会带来大问题。
比如我们看到婴儿的一些问题,或者说是我们一些传统的习惯:
因为怕宝宝的腿长成螺旋腿;所以,我们将婴儿捆束起来;
因为怕宝宝的耳朵长成招风耳;所以,给孩子戴上帽子;
因为怕宝宝柔软的后颅骨睡得扁平;所以,不让孩子躺着睡觉;
因为想孩子的鼻子长大后尖而挺;所以,不厌其烦的捋或捏孩子的鼻子;
因为盼着孩子快快成长,在孩子出生后几个月,我们不厌其烦的提着孩子的手臂,让孩子学习走路;
... ...
2
后来,孩子长大了,两种结果:
第一种:
腿真的很直。于是我们骄傲的对孩子邀功:要不是你还是小婴儿时我把你的腿捆得紧紧的,你的腿不可能这么好看;
耳朵真的不招风。于是我们说:你看,要不是你小时候我坚持给你戴帽子,你的耳朵就不会与脑袋贴的这么好看;
后脑勺真的很圆;鼻子尖又挺;运动技能好。于是我们自豪的说:... ...。
总之,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教导有方,呵护得当!
另一种:
腿不是很直。于是我们很懊恼:小时候还是没有捆紧;
耳朵有点招风。于是我们抱怨老婆(老公):你看,都是你不坚持!
后脑勺有点扁平;鼻子有点塌;运动不协调。于是我们很后悔当初没有做好,没有坚持。
总之,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造成的!
3
但很可惜,这一切都是我们自作多情,是“天真”的干预!
自然法则(或者说基因)已经先于你做出了选择,孩子长大后:腿的曲直、耳朵是否招风、后脑勺的形状、鼻子的挺拔与否,什么时候会走路,都已经先于你的努力决定了。
这一切,都与我们的干预不相干!
反而,取消各种人为的束缚,让孩子在自由的状态下生长更有利,已是不争的事实。科学早已证明:孩子双腿、鼻子、儿童、头形都是自然的结果。对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我们仅能做的是提供足够的营养。
就像一颗松树的种子,无论我们做什么,都长不出柳树叶,因为它的基因已经决定了它的叶子形状,就像基因决定孩子耳朵的形状一样。但只要提供足够的养分和雨露,这颗种子就有可能长成最茂盛的松树!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孩子孩子的生理特征,那我们是否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
5
同样,就像想改变孩子的生理特征一样,孩子的性格在受精卵那一刻已经决定了,这就是“天生气质”。
对于人的气质类型的划分方法有很多,但以古希腊医生、朴素唯物主义者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和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分类最有影响力。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含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有机体的状态决定于这四种体液的搭配。
巴甫洛夫通过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特点,把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了:
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这几种类型到底是什么?后面再讲)。
对于孩子的天生气质,我们的干预也是无效的,比如:
你想让天生内向的孩子(内向不是坏事)变成见人打招呼,无拘无束,天地不怕的那种开朗孩子。这就像我们硬要让松树种子长成垂柳... ...何必呢,松树有啥不好?!
6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当我们想出手时,请先想一想,我们的是不是在“天真的干预”,是不是想把松树变成垂柳?
我们能做的其实很有限:保护好这颗天生的“松树种子”不受伤害,提供给他需要的,而不是你认为他需要的阳光雨露(比如捆住腿)。
然后,我们就坐等他慢慢成长,陪着他、注视着他长成世界上最漂亮的那颗“松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