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6年,朱瞻基去牢里看望47岁的叔叔朱高煦,谁知朱高煦不仅不领情,还一脚将他绊倒。朱瞻基大怒,命人用一口重达300斤的大缸将朱高煦扣住,然后在上面铺上厚厚的炭火,活活将他烤死。事后,朱高煦的妃子和十个儿子也全被处死。
朱高煦不过是绊了朱瞻基一脚,朱瞻基为何要用如此残忍的方式杀死自己的叔叔,连他的家人都不放过呢?
其实并不是朱瞻基残忍,而是有些人真的不作就不会死。
没有太子命的嫡次子,偏偏生了太子病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与朱瞻基的老爹明仁宗朱高炽、赵王朱高燧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都是徐皇后所生,都是嫡子。
无论是按照中国古法“立嫡立长”,还是朱元璋留给后世子孙“居嫡长者,必正储位”的祖训,就注定了比朱高炽晚生两年的朱高煦成不了太子。
而且早在朱元璋在世、朱棣还是燕王时,嫡长子朱高炽就被朱元璋指定为朱棣的接班人,封为燕王世子,朱高煦则被封为高阳郡王。
现在朱棣从燕王变成了大明的皇帝,那么朱高炽由燕王世子向皇太子迈进,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也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
可偏偏朱棣在当上皇帝后,却迟迟不册立朱高炽为太子,还给了朱高煦一个虚无缥缈的梦,让他以为自己也是有机会当上太子的。
为什么朱棣迟迟不立朱高炽当太子吗?难道是他的能力很差?并不是。
早在朱元璋在世时,朱元璋就从军事到政治再到民生各个方面,亲自考察过一遍,当时才十几岁的朱高识都对答如流,博得朱元璋连连称赞,称他有“君人之识”。
朱棣不想让朱高炽当皇太子,完全是出乎自己的私心。
其一,朱棣认为朱高炽没有一点自己的风范
朱棣是著名的武功皇帝,而朱高炽身材肥胖,腿还有毛病,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不是打仗的料。
有一次,朱棣让朱高炽三兄弟练习骑马射箭,结果朱高炽因为太胖了,连马都上不去。朱棣看到这一幕就对朱高炽非常嫌弃。
相反,次子朱高煦不仅身材健壮,而且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朱棣看朱高煦就像看年轻的自己一样,非常喜欢这个儿子。
其二,朱高煦多次救过朱棣的命
原本朱棣对朱高煦的偏爱还在正常范围内,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而且两人又都是徐皇后所生,朱高炽除了胖也没有犯什么错,不至于要夺了他继承人的位置。
让朱棣对朱高炽的继承人身份产生动摇是在他发动“靖难之役”时。
靖难之役时,朱棣多次身处险境,几次差点丧命于南军之手,关键时刻,都是朱高煦挺身而出,救朱棣于危难之中。
那时,朱高炽在干吗呢?
朱棣命他在北平守住他们的大本营,虽然朱高炽也靠着一万多人的老弱病幼,成功抵挡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平城,但是和救命之功相比,朱高炽在朱棣心中一下就逊色了许多。
所以,朱棣就对朱高煦说:
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明史.朱高煦传》
这话换作任何人听,都会遐想连篇吧,意思不就是说:你大哥身体不好,最后的大任还是要由你来担,你可得好好努力吧。
而在其他的史书中,则记载得更直白:
吾疲甚,汝往督战。世子久疾,事成,当以汝为东宫。吾儿勉之。——《鸿猷录》
这话像不像当年李渊起事时,李渊对李世民的承诺一样?事实上,朱高煦也常以唐太宗李世民自比。
总之,朱棣的话让朱高煦的心里种下了一个太子梦。
可惜的是,朱高煦毕竟不是李世民,而且从之后他所做的一切来看,真是干啥啥不行,作妖第一名。
二十多年一事无成,造反造得人尽皆知
虽然朱棣看不上朱高炽,但册立太子不仅关于江山社稷,还关乎着各个集团的命运,不是他想立谁就立谁。
朱高炽的最大支持者是文官集团。
文官集团之所以全力支持朱高炽,除了有恪守儒家礼制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朱高炽性格仁厚,十分符合儒家思想中的理想君主形象,日后他登基的话,必然可以与文官集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而朱高煦相反,如果他登上皇位,必然会打压文官集团。
理论上,武官集团应该是拥护朱高煦的,但事实上,武官集团除了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外,没有人站出来公开拥护朱高煦。
这是因为朱高炽的背后还有一个很强有力的支持者,那就是他的母亲徐皇后。
徐皇后是大明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其家族于大明顶级武将勋贵家族,与其他武将勋贵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徐皇后的表态,无疑会影响这些武将勋贵家族的立场。
朱棣虽然动摇但最终还是没有改立朱高煦为太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要知道,朱棣当初起兵“靖难”的一个借口就是恢复祖制,要是废长立幼,那不是自打耳光吗?文官们抓住这一点,就把朱棣怼得哑口无言。
而最终让朱棣确定决心的临门一脚,则是内阁首辅大臣解缙的一句“好圣孙”,最终打动了朱棣。
这个“好圣孙”说的就是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
就这样,永乐二年,朱棣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同时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孙。意思很明显,就是即使朱高炽身体不好,还没登基就挂了,也轮不到朱高煦当太子。
对于这个结果,朱高煦并不甘心,还想着寻求机会夺取太子之位,我们来看看他都做了啥?
死活不愿意去藩地,留在南京多行不法之事
在考虑立谁为太子一年多的犹豫期中,朱棣也感受到三个儿子因为太子之位暗流涌动,所以册封朱高炽为太子的同时,也同时封嫡次子朱高煦为汉王,赐封地云南;封嫡三子朱高燧为赵王,赐封地为自己的龙兴之地北京。
朱高燧见大势已定,也就认命了,乖乖地去了北京。
而朱高煦对这个安排却十分不满,认为朱棣让自己去云南,跟流配没什么两样,坚决不去云南,一定要留在南京,并公开向朱棣叫嚣道:
我何罪,斥我万里?
可能是出于对朱高煦失信的愧疚,朱棣并没有责骂他,而是默许他留在南京了。
结果,朱棣的这一做法,让朱高煦以为朱棣是在给自己创造机会去夺取太子之位,便继续向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发起攻击,多行不法之事,把朱棣气得半死,都是朱高炽在朱棣面前为他说好话,才让朱高煦免于受罚。
向朱棣进谗言诬陷太子,打击报复朱高炽的支持者
朱高煦对于太子朱高炽的维护却并不买账,反而是借着自己经常与朱棣外出征战而太子留京监国的机会,借机诬陷朱高炽。
永乐八年(1414年),内阁首辅解缙要进宫奏事,因为当时朱棣北征未归,解缙就去面见太子,朱高煦便乘机向朱棣进谗言,说解缙专挑皇帝不在时私自觐见太子。
朱棣大怒,下令将解缙逮捕下狱并处死。
试想一下当时太子朱高炽的处境有多难,一方面朱棣经常外出征战,要他留京处理政事,另一方面却又不让他私下见大臣。
朱高煦就是抓住了朱棣多疑的性格,借机对太子进行打击报复。
这样的事情,在朱高炽的太子生涯经常发生,大批忠于太子的官员或被捕或被杀,除内阁首辅的解缙,还有辅助太子监国的黄淮、金问、杨士奇、杨溥等。
可以说,在永乐朝,没有被朱棣进诏狱过的官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太子党”。
幸好,朱高炽十分能隐忍,一方面对于朱棣对自己的惩罚全盘接受,从不争辩,不给朱棣抓到自己犯错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于朱高煦的挑衅也是处处退让,这使得朱高煦行事更为嚣张。
朱棣也因此对朱高炽越来越认可,对朱高煦的所作所为越来越不满。
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棣将朱高煦的封地改到山东青州,要求他马上前往封地就藩,朱高煦仍然不愿意前往,还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击杀了兵马指挥徐野炉。
私造兵器,妄想来个明朝版的玄武门之变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因迁都的事去北京出差,返回南京时就接到了手下的密报,得知朱高煦在他离京时“私造兵器,阴养死士,招纳亡命,及漆皮为船,教习水战等事”,一副要效仿李世民来个明朝版的玄武门之变。
这无疑是触碰到朱棣的底线了,一声令下要将他贬为庶人,最后还是朱高炽求情,朱棣才手下留情。
朱棣也下定决心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将他赶往封地,不过这次他将封地挪到了山东乐安州,这是朱棣精心挑选的,这个地方不仅很小而且离北京非常近,一旦他在封地搞什么幺蛾子,朝廷都能及时发现。
已经到这份上,朱高煦也该消停了。
可是朱高煦对太子之位的执恋已经到执迷不悟的地步,到了乐安后,他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积极地策划谋反。在朱高炽继位后,他还遣心腹入京,想伺机叛乱。
朱高炽当了九个月皇帝驾崩时,朱瞻基当时正好在南京,朱高煦便打算在朱瞻基赶往北京奔丧时,在半路截杀朱瞻基,但因为行动仓促,没能成功。
这位仁兄也是很可怜,搞了几十年的阴谋,从父亲到兄弟再到侄子,最后却一事无成。
更可悲的是,搞阴谋搞到“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全国百姓都知道这位皇叔想学他爹,造他侄子的反。
执念造就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烤熟的皇叔
宣德元年(1426年),搞了二十多年阴谋仍然一事无成的朱高煦终于下定决心:排除万难,起兵造反!
起兵前,他先派自己的亲信枚青去京城找到自己的好友——太师张辅,想和他来个里应外合。
但再好的知交都敌不过“识时务”,朱高煦看不清,人家张辅可是清楚得很,朱高煦那点能耐,还想学他爹朱棣,问题是朱瞻基他也不是朱允炆啊。
张辅在知道了枚青的来由后,二话不说,连夜就将枚青绑起来,送给了朱瞻基。
朱瞻基虽然知道了这个消息,却还是不想对自己的皇叔动手,就派出中官侯泰去乐安找朱高煦,想说服他悬崖勒马。
谁知朱高煦却以为朱瞻基是软弱,一副傲气凛然的样子,不仅向侯泰展示了他的兵器,还让他回去告诉朱瞻基:
汝归报,急缚奸臣夏原吉等来,徐议我所欲。
意思是说,要想和我和平谈判,先把夏原吉这些奸臣抓来送给我再说。
到了这个地步,朱瞻基不想动手也得动手了。
原本朱高煦以为朱瞻基就是派阳武侯薛禄来讨伐,没想到他居然御驾亲征,朱高煦一下就慌了手脚。
大军很快就将乐安包围了,向城里发射几枝神机铳箭就把叛军震慑住了,叛军纷纷倒头要将朱高煦的人头献给朱瞻基。
朱高煦一下怂了,只得缴械投降。
朱高煦兵败后,大臣们纷纷上奏要求将其明正典刑,但朱瞻基还是不忍下杀手,就将他和他的王妃、儿子们贬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
按说,朱瞻基对这个皇叔做到这份上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可是这朱高煦到这份上仍然还想作妖。
有一天,朱瞻基突然想起这位皇叔,就去西安门看望他。
47岁的朱高煦却做了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像小孩子恶作剧一样,伸脚将朱瞻基绊倒。
朱瞻基就是脾气再好,再仁厚也得发怒,便下令用一口300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盖住,意思是说:你消停点吧你!
谁知,朱高煦一点都不想消停,反而又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竟然练起了举重,将这口300斤的铜缸举起来乱转。
朱瞻基看完了这整个一连串骚操作,彻底无语了,便命人将铜缸按住,找来许多木炭压在上面,将朱高煦活活烤死,朱高煦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做成烧烤的皇叔。
而关于朱高煦悲催的一生,清朝谷应泰曾对朱高煦发动的叛乱做出了精辟的评价:
然而煦之谋,非有湘东刻檀之狡也;煦之才,非有曹植自试之铭也;地不过乐安,煦非有吴、楚七国之强也;人不过王斌、朱烜,煦非有贯高、伍被之佐也。
意思就是说朱高煦谋略不行,才华也不行,没地没兵也没人才,就这样还想造反?简直是异想天开。
然而,朱高煦这种飞蛾扑火的行径是谁造就的?还不是他爹朱棣吗?
如果他当年不给他“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的希望,不多次纵容他,让他一次又一次地让他误以为看到希望,相信他也不会因此有了执念,也能像他的三弟朱高燧那样平安活到老了。
说小了,是“子不教,父之过”;说大了,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终说到底,就是一个可怜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