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洋洋洒洒写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景帝朱祁钰,五个皇帝,跟着他们一起内忧外患、上位落难、草原沙漠,感觉经历了几生几世,可回头一看年份,只是从1403-1457,过了五十多年。五十多年,放在普通百姓人家,是柴米油盐的一生,放在帝王之家,是大起大落、金戈铁马。
郑和
首先想讲讲这个传奇的人,原名马三保,原本生活在云南的一个家庭优渥的家庭,六百年前,父亲和祖父都出过国,他们信奉伊斯兰教,都去过麦加朝圣,所以从小郑和便对航海感兴趣,也读相关的书籍,也想着能去麦加朝圣,但是却偏偏来了战争,我们在史书上会读到1381年,名将傅友德、蓝玉征云南,胜。但是放大镜看到了百姓生活却是,无数人成了战俘,战俘就要阉割,继续充当明朝的奴隶士兵,就包括11岁的儿童战俘马三保。本在富庶之家无忧无虑的小男孩,被赶到战场上随军征战了。
后来被分给了燕王朱棣,被赏识留在身边,并在战役中出谋化策正确,朱棣一只很重视还被赐名赐姓,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荣耀。直到朱棣即位,年尽三十岁的郑和被安排了海路上寻找建文帝的使命,便一生都在出海,算是完成了他儿时的梦想,朝圣这件事也在第七次下西洋时完成了。
纵观郑和的一生,心情很复杂,会觉得很遗憾他不能有普通人美满的家庭儿孙环绕,但他的人生却是大多人几世都完不成的巅峰。11岁时经历人生最低点,却只能随着时间一步一路地走,不俗的家庭教养和见识一定给了他更稳定的心态了卓群的能力,让他不论身处任何环境,都泰然处之。还好,让人欣慰的是,朱棣善待了这个战俘小男孩一生。
仁宣之治
这是朱高炽和朱瞻基两位皇帝在位时,明朝出现的可以媲美汉朝的“文景之治”和盛唐的“贞观之治”的一段时期——仁宣之治。他们之前的朱元璋和朱棣都是英勇善战的创业者,而朱高炽和朱瞻基就和当今创一代家的公子一样,虽然生活富足,却也见到父辈的创业艰辛,所以也不骄宠,每日饱读诗书,性格温文尔雅。所以在经历了朱元璋和朱棣战争时的民不聊生后,他们更关心百姓的生活,修养生息。这个时期也确实适合这样慈悲性格的皇帝出来。
朱祁镇
如果说人一生的价值在于丰富的生命体验,那朱祁镇绝对可以算是价值连城了。做过太子、皇帝、人质、囚犯,最关键的是最后还能做回皇帝。经过了几朝的沉淀,朱祁镇的性格更加没有善战的成分了,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所以也会轻信小人王振酿成大错,出兵大战却全军覆没,皇帝去做了人质。朱祁镇这个人的教养真不是一般的好,在恶劣的环境中,善待每个人,敌军中的军官都被感化成为了朋友,对身边的仆人能像亲人一样,袁彬发烧,他能亲自抱着给他取暖。在被弟弟朱祁钰软禁的日子里,他也能和地位低微的老太监聊天并送他礼物。之前在朱允炆的时候,作者说,好人是做不了皇帝的,朱祁镇复位后的故事这一册也还没有讲完。
杨善
杨善的故事,让我想到了古代嫔妃们的奋斗史,实际比的是谁活得长,只要能一直活下去,但凡遇到大小庆典,皇帝总会下令大家都升一级,当了太嫔太妃之后,也会跟着升,所以有很多当年都不受宠的很低微的妃嫔,最后可以升到很高的级别得一个很厉害的封号。
杨善的起点很低,只是个秀才,当年在朱棣处工作,因为学历低,别人都高升了,他就默默地熬着,30多年才熬到三品,但杨善这个人有一个绝技—会说话,所以不管政局怎样变换,他都一步一个脚印地屹立不倒。惊天动地的土木堡大难,文武百官二十万战士,几乎全军覆没,而六十多岁的杨善竟然能逃回来,一定是极其机灵的。后来不费任何兵卒钱财,把朱祁镇给接回来了,还把蒙古的也先唠得乐呵呵的,感觉备受尊重。真是奇人,我想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趣的人,虽不是大将英雄,却让人很感兴趣。
于谦
于谦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心怀家国、有勇有谋的完美之人。看诗词大会的时候,导师们很多次提起他。他也是成长自一个书香门第,偶像是文天祥。在朱祁镇被蒙古部落当人质这样国家最为难的时刻,很多人是为了自己生命仕途想要逃跑的,但是于谦确是那个支持着代理皇帝支撑国家的人,甚至他比代理皇帝朱祁钰的信念还要强一百倍。朱祁钰已经要被眼前的难题吓死,于谦似一颗定海神针,安排着兵力空虚的北京保卫战,并且首当其冲,下令后退者死。朱祁镇后来在重新当上皇帝之后还依然很敬重当年拥立他弟弟的于谦,无奈一代英雄却被小人陷害结束了磊落的一生。
17岁时,于谦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然后用一生去诠释了这样诗句与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