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 年 4 月 13 日星期一

2020 年 4 月 13 日星期一

作者: 泓沛 | 来源:发表于2020-04-14 11:11 被阅读0次

中霖老师:

昨日线上大禅堂,提及一个话题:关于学习传统文化与“广普”教育的关系。现场没有展开说,在这里,我想进一步梳理,供大家参考。

林海老师讲到“百工之学”与“孔子之学”,其实给了我们启发。林海师谦逊,自称是一个手艺人、半个读书人,把借助这管笔“游于艺”降低身段,看作“百工之学”里面的一门手艺,其实是委屈了书道。尽管像《庄子》里面的庖丁解牛,宰牛的技艺纯熟,也近乎道, 但与读书人手中这管笔的份量还是有大不同。

孔子讲下学而上达。百工之学,就是三百六十行,每个行当(比如我干的编书匠这个活儿)都有它的门道,也都有各自的理、法、术。百工之学,就是百姓之学,完全可以与今天的所谓“广普”教育(普及教育)相结合,但它缺少“君子上达”的自觉。

林海师这些年,参悟“人类心性艺术史”,以孔子为师,与古圣先贤精神往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立一家之言。继往圣,开来学,功莫大焉!作为他个体生命,通过游于艺,达乎道,学达性天,已经完成了一个大人的自觉。而一般学习书法艺术的朋友,只有下一截,没有上一截,说到底,只是一个艺人。无论被称为多么著名的书法家、书画家,其实质就是一个卖字画的匠人而已。这里,我并没有批评的意思,只是我们要清楚,各有各的定位,百姓安居乐业是值得鼓励和护佑的,大国工匠精神也有其弘扬的必要,但“百工之学” 与“大人之学”之别,就是《论语》中随处可见的“小人”(注:普通人,不是“坏人”的贬称)与“君子”的差别。而君子之学(即大人之学,即孔子之学)是少数人走的路,这条路没有门槛,孔子有教无类,就像林海师也是敞开大门,愿意接引更多人来践行书道一样。既然,大人之学这么令人向往,又没有门槛,为什么说它是少数人走的路呢?

因为,前提是“志于道”。

立志,不仅是对美好的向往,而是慧命的承担,需要拿命来的!但凡在大学之道上停滞不前的,不是因为不聪明,没有经济条件,而只是一个“志未真切”。从书道法脉传承的角度来讲,我是林海师不成器的学生;但林海师说自己学习孔子,吾亦从孔子,从这一点来讲, 我和林海老师是道上的兄弟。故在此,也想提醒一下已经跟随和将来愿意跟随林海师践行书道的朋友,不要只顾下一截,而忘了上一截。志道配天,下学上达,就是一个彻上彻下,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回到我们的话题:学习传统文化能否与普及教育作结合?如果我们把学习传统文化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百工之学,一是大人之学;或者,我们用大人之学的精神来提振国民普及教育,帮助中国的教育整体向上,那么当然完全是可以无缝衔接的。只是要做到自知者明,少些妄想,各安其位,那么就是和谐共生,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中霖)

附近作一篇:

原 学

学习中国文化,目的何在?孔子曰,学而成人。也就是说,学习中国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帮助我们成为人本有的样子。此言看似理所当然,其实,对此存疑者,对此否定者,古来有之。

为何?因为人活着,十分不易。回望人类历史,灾难、杀戮,比比皆是,直至今日,似乎人世间从来没有太平过。莫说人祸,就论天灾,白发人送黑发人,好心人惨遭横祸,似乎也是常事。故自古,就有拔苦、解脱之学。出离苦海,脱掉人的外壳,往生极乐世界。此非迷信,亦圣者慈悲之教也,从来追随者众。

然拔苦、解脱之道,主体仍是人。没有坏人可以拔苦,没有懒汉可以解脱,此乃天经地义,万古不移之准则也。故无论出世法、入世法,皆以刚健之精神为前提。

六合之外,孔子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孔子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孔子议而不辩。此生为人者,欲学做人,莫不从孔子。

孔子之学,一曰大,二曰诚,三曰敢为天下先。大者,读书治学,须要有个规模。家事,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诚者,不自欺,不欺人,尊卑自牧。敢为天下先者,顺天之义也, 不能行道于天下,亦要传道于民间。此之谓大人也。故曰,孔子之学,大人之学也。

中霖 合十庚子年丙辰日于京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 年 4 月 13 日星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jz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