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老人去世,这几天一直去帮忙。昨天的客棚,坐了一桌同学喝酒,俩同学酒大了,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三虎哥说,他俩今天约摸是不会来了。
我们这地方是远近闻名的酒乡,啤辣双雄。至今仍有两个白酒厂、一个黄酒厂。曾经消失了一个啤酒厂,最近又招商了一家。因为酒厂多,好酒的人也多,民间大酒量的高手藏龙卧虎,谁也不敢小觑。年轻时,自持大酒量,号称“两公斤”,其实一斤就差不多了,主要是吓唬人。一日,和同学在酒厂门口吃饭,两位女工也吃饭,下饭前各自拧开一瓶酒,互碰一下,一仰脖,酒就下了肚,面不改色,接着吃饭,饭后上工。这一幕看得我们目瞪口呆,大家互相提醒,以后喝酒碰见女人,一定要当心。
那些年头,喝酒界的高手太多,能干掉一斤两斤的多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酒量越来越差。反观一些年龄比自己大的,酒量一点都不减,经常喝,到不了一定的量决不罢休。有一年,某集团来了俩年轻人来协调事,出言不逊,说酒乡无人能敌他哥俩。结果来了三个不服气的老头,一上来,就打开一箱高度数白酒,一瓶倒满两脚杯。每人碰着喝一杯。礼节过后,三人每人一斤下肚,这俩客人各喝了一斤半。急促饮酒,醉得也快,这俩明显抗不定了,借故狼狈而逃。三人嗤之以鼻,说就这量也敢叫嚣,真不知酒乡江湖深浅。然后三人坐下来继续,又开了一箱酒,最终喝好了才回家。
三虎哥说,他年轻时曾遇到过两次大酒量,至今难忘,也给自己一个教训,从此方知这世上真有酒仙高人。一次去外地,客人热情敬酒,他和同伴想着要把人灌醉,不料想自己是怎么醉的都不知道。第二天要外出,站都站不稳,出门遇到过河,犹豫着不敢过。人家左右各夹一人,脊背上还爬了一个,轻松过河,浑然不似昨夜喝过酒的。问酒量,说平时每次也就喝个六、七斤的样子。还有一次,一外地客人来,大家看他年龄大了,满头白发,心想容易喝醉。一上手发现不对,人家喝酒就和喝水一样。不得已,赶紧招呼各路人马应急。一直到半夜,那位老者估计也喝了七、八斤,才作罢。第二天,老者起床早,他们一个个挣扎着爬起来,头晕脚软。老者说,你们这些年轻人昨夜陪他喝得不错,有空一定来他的地方,他要好好款待你们。一群人后悔看走了眼,哪敢再回访。
说话间,几个桌面上又铺开了酒场。出了客棚,巧遇三个同学,从车后备箱拿出来一瓶白酒和五瓶红酒。见我,力邀我前去,还要再加一瓶白的。我们几个恐惧的逃离,我说咱去喝茶吧,那东西不醉人。
2023.03.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