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Kim的第1期分享。
作者 | Kim
来源 | Foreverbox(ID: Foreverbox07)
全台震惊的戏院枪杀案的冷血杀手,
一个年轻男性,无差别杀戮,
夺走9条人命,24人受伤…其中,还有孩子…
他就是李晓明。

网友1:这家伙还没死,我们要花多少纳税钱养他
网友2:屎尿人渣代言人
网友3:大快人心
网友4:叫李晓明的都要去改名了
(每一集的片头都以油管视频评论切入)
两年后,民意仍然无法平静,
每个人都在高喊:枪毙掉这个王八蛋!

而电视剧的开头是一身西装的律师走出法院大门。
在人群中一个人拿着一桶东西泼在他的身上。
泼的东西是:
屎。

以上剧情是HBO、公视合作推出豆瓣9.5高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

而上述被泼屎的律师,叫王赦(金钟视帝吴慷仁)。
为什么会被人觉得他十恶不赦,
是因为他为杀人犯李晓明辩护。
泼粪家属:王八蛋,你这个人渣,为这种人辩护,你还是人吗?


李晓明
无数人开始盖棺定论,说这个男孩子,一看就是心理变态、反社会。
是不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好的家庭环境,导致心理扭曲。
包括李晓明的爸妈也一定不是什么好人,包括他的妹妹李晓文,新闻学专业优秀学生。
人们喜欢看一恶到底的故事,似乎那样才证词,才解恨。
但人生更多的,是在善恶的边缘游走的故事。
那么李晓明的爸妈也不是什么好人吗?
李家人戴口罩出现在罹难者集体葬礼外面,原本想去道歉上香,但是看到现场哭声一片,每个家属都面容沉重,宋乔安和刘昭国也在其中。李家人胆怯地站在门口痛哭流涕,不敢进去。
李爸爸:这么多人,我们要怎么道歉,怎么赔偿?

隐瞒身份,每日戴口罩生活的李爸爸李妈妈,遇到为李晓明辩护的王赦律师。
他们说出了这样的话。

全天下没有一个爸爸妈妈
要花个二十年
去养一个杀人犯
确实没有一个父母愿意花这么长时间去养一个杀人犯。
李晓明的妹妹,李晓文呢?
休学颓废了两年,李妈妈带着李晓文去改名字,改为李大芝。
大芝:这样有什么意义啊?
李妈妈:以后谁问你,你就说你爸爸妈妈车祸死了,哥哥也死了,家里只剩下你一个人。你本来大学毕业你想要做什么你就去,妈妈没本事,只存了这些,以后你要自己想办法。
大芝:干嘛这样啊!
李妈妈:家里要死,死三个人就好了,不能连你也葬在这里。
(李妈妈摘下大芝脸上的口罩。)
李家,选择不联系,且只有李大芝一个人苟且活着。

李晓文的一生也该因此毁掉吗?

在枪决之前,李晓明被王赦律师说服,想要跟爸妈妹妹进行交流沟通。
王赦试图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王赦有这样的想法,是想试图去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可以避免未来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

“所以我们早一步,我们政府也早一步
试着去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何要犯出这样的罪
而不是这么急着去把他处死
是不是未来就比较有可能,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
对于杀人犯,最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将其击毙。

可是,王赦的信仰是:
“他杀了人就应该死
可是不代表民主法治要跟着一起陪葬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逮捕他
浪费这两年的时间
开庭啊,调查啊,什么的
就一人捅他一刀
我们抓他的时候
就一人捅他一刀
把他捅死就好了啊”
一人捅一刀,将李晓明捅死,这就是我们要的正义吗?
在媒体收到一手消息,李晓明家属和辩护律师没有收到提前枪决的消息的前提下。
李晓明在媒体的见证下,实行枪决。
没有任何通知,只需要把这个消息尽快公布。

王赦认为:
“他杀人,他应该要死
他生病了
就算是真的罪证确凿,判了死刑没有关系
为什么一个国家,要这么粗暴地夺走一个年轻人的生命
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人知道了
一个民主法治国家,要靠杀人
才可以抚慰人心,保障我们的安全
就算真正该死的人吧,他也应该跟我们有一样的人权
这是人人生而平等,均等的权利
而且到底什么是好友,什么是坏人
你有标准答案吗?谁有标准答案”
大家都希望李晓明死。
可是李晓明实行枪决,死了。然后呢?

王赦说出了他的看法:
“你们都希望他死
大家都希望他死
舆论媒体也希望他死
但是民主法治是用来讨好人民,讨好媒体的吗
这算什么民主法治国家”
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少的杀人事件,而每当有杀人案或是情节严重的人身伤害案件出现时,网络上总会冒出诸如“杀死作案者”、“处以死刑”、“判刑过轻”等义愤填膺的情绪化论调。
可是,杀掉了,之后呢?
受害者家属就舒服了,痊愈了,精神“活”下来,解脱了?
答案是:并没有。

扮演受害者家属的是女主角宋乔安(扮演者贾静雯,暌违台剧15年后的回归之作),以及丈夫刘昭国(扮演者温昇豪)等。
原来幸福的一家破碎到不成样。

夫妻关系恶化、不愿意沟通、甚至连女儿也恶语相向。
因为儿子的无故离开,宋乔安不愿面对伤痛,她选择用伤害来麻痹自己。
在座的受害者家属,没有一个可以“正常”地走出伤痛期。

宋乔安工作强度故意加大,用工作麻痹自己,甚至酗酒……
她的精神状态非常不稳定,公司的同事常言道,两年前(杀人事件发生前),她是一个“讲道理”的上司,相处也算和谐。
现在的她,每天都是一条拉紧的弦,随时都准备绷断。

她甚至不好的情绪会发泄在最亲近的人身上……
女儿在她身上找不到爱,想要获得爱。
作为一名“母亲”的宋乔安,内心逃避,不去面对失去的儿子,对女儿冷语相向。
她忘记了,她,还是孩子,也是她的女儿。

电视剧想要表达的主题,
也并非简单地谴责某一个恶人或某一次恶行,而是试图去探究人性中最源头的恶。
因为“加害者”与“受害者”二者不能被标签化,“善”与“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错位。
杀人犯是恶,但受害方去伤害杀人犯的辩护人和家人,这难道不是恶吗?
受害方的情绪去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亲人,这难度不是恶吗?


记者为了收视率不播人们真正关心的新闻,而去播博眼球的新闻;

为了流量和热度,还没查清真假就播假新闻,甚至可以为了发一个假新闻耽误女儿的生日;

捕风捉影,以讹传讹,传来传去把导演拍电影传成了精神病挟持儿童……

律师未必都是为罪犯洗白,记者也未必说的都是真的。
电视剧就是想让观众撕掉这层标签,放下关于“善”与“恶”刻板印象的藩篱。
主创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拍这个故事的初衷,是想撕掉标签。我们没有定义谁是恶、谁是善,想认同谁,由观众自己决定。”

正义和邪恶只有一步之遥,因为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一样没有人性。
极端的善,何尝不是另一种恶?
我们与恶的距离,就在于是声讨恶人,还是声讨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