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 全球科技新闻 | 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
本周的全球科技新闻再度跟踪热点——(美国时间)5月31日,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发布了“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玛丽·米克坚持撰写互联网趋势报告多年,已成为互联网界的一大盛事。
好了,是这个马大姐一、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要点
第一章,全球互联网趋势: 全球互联网用户还在稳定发展,但增速已经放缓(尤其智能手机用户)。未来, 互联网缓慢发展的局势将成为常态。
第二章,在线广告加电子商务: Mary Meeker以分析互联网广告见长,在报告中讲述了不少相关案例, 掌握在线广告的技巧是一个公司的标准必备技能。
第三章,交互游戏:交互游戏是很多科技产品创新的摇篮,也是现代化学习的基础。
第四章,媒体: Mary Meeker只讲颠覆,没有讲新建。
第五章,云服务: 云服务在加速企业改变。
第六章,中国互联网: 娱乐的黄金时代+交通。
第七章,印度互联网: 国际巨头和本土企业的竞争加剧。
第八章,医疗保健: Mary Meeker认为到了数字转折点,但由于美国的医疗保健数据电子化是一个大趋势并已经延续多年,所以中国目前的情况(医疗保健的基础设施及电子化方面相对落后、监管分割太多)未必能效仿。
第九章,对全球上市和私有互联网公司的常规分析: 中国有不少公司上榜,腾讯和阿里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六。
第十章,宏观趋势分析: 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深刻分析。
第十一章,结语
完整版查看链接(来自腾讯科技):
http://tech.qq.com/a/20170601/009038.htm
二、新变化、新概念、新信息
Mary Meeker在业外的名气远大于业内。她的报告深入程度不够,通常是数据叠加案例,缺乏对产业的洞察,尤其缺乏对未来趋势的深刻分析。
Mary Meeker今年的报告出现了有趣变化:
第一,单列了中国和印度。尤其中国部分直接说明由高瓴资本撰写;但她强调中国是娱乐的黄金时代加交通,这个属于总结,没有预示未来的趋势性。
第二,重点关注交互游戏和医疗行业。
Mary Meeker今年的报告出现了新概念,容易被忽略,但属于不错的亮点:
第一,Subscription Store(订阅商店),提供订阅管理 ,使你能够清楚了解自己订阅了哪些服务(例如按月交付的手机订阅、互联网提供的有线电视服务等)。
第二,扎克伯格定律( 每过1年人们在互联网上共享的内容会翻番 )会持续很久,即共享经济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未来着手共享、社交、互动方面,还有很大机会。
Mary Meeker今年的报告也提供了新信息:
第一,美国电商加速增加。美国收发快递增多,正在向中国学习,或者说步中国的后尘,进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阶段。所以, 美国的电商机构有更大成长空间 ,包括亚马逊(尤其亚马逊的云服务AWS)。
第二,美国游戏界的平均年龄是35岁,在游戏行业,中国一定会步美国后尘,中国游戏玩家的平均年龄也会越来越大。Mary Meeker总结认为游戏产业比传统产业领先很多,包括积分系统、互动系统、在线更新、图形处理等,都值得传统产业学习。Mary Meeker提出游戏是未来人机交互工作的准备阶段。
三、趋势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流于表面数据,缺乏洞察,今年的报告并没有涉及太多趋势,大部分是回顾,尤其没有提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也没有深入。
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在她眼里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都不属于互联网,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偏差或错误, 整个互联网越来越基础设施化 ,只考虑传统,眼光太局限了。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其实就是互联网更新的下一步,互联网趋势一定要包括这些方面。
另一方面,对中国的趋势缺乏了解,“娱乐+出行”完全是过去式的总结,只字未提中国的“互联网+科技”,尤其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世界瞩目的大潮流。
四、我对互联网趋势的预判 (我都听腻了,又吹AI。删去!)
王煜全,前沿侦察第353天。
熊逸 10.5 | 从孟子到理学
《孟子》的人性论和心灵修炼的内容最合宋朝人的口味,宋朝儒家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理学。
从宋朝开始,孔子在学术理论上的分量事实上降低了很多,虽然他头顶的光环依然光彩照人。
孟子把人本主义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极致状态是连现代人都很难接受的。
(1)坏人从哪里来
昨天的问题是:既然人性善,那么恶是从哪里来的,坏人又是从哪里来的?
以我们今天的知识,当然很容易回答这种问题,但在战国时代,第一流的知识精英都会很伤脑筋。
告子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
也有人说:人性既可以变善,也可以变恶。所以在周文王、周武王这样的明君时代,人民群众全都向善;在周幽王、周厉王这样的昏君时代,人民群众就全都变坏了。
还有人说:有些人天生就善,有些人天生就不善,所以即便在尧圣人的统治时代,也出现过象(“象”是人名,他是舜的弟弟)这样的坏蛋;即便是瞽瞍(gǔsǒu)这样的坏爹,也培养出了舜这样的圣人儿子。
孟子的学生搜罗来以上这些言论,请老师评论对错。
孟子用了一个比喻:“牛山曾经树木繁茂,是个郁郁葱葱的好地方,但它旁边就是一座大城市,结果很多人到山上砍树,牛山渐渐变成光秃秃的了。自然界确实有自我修复的能力,随着雨露的滋润,山上又生发出一些嫩绿的枝条,但禁不住人们又去放牧牛羊,所以牛山才变成现在这样光秃秃的。我们看见这座光秃秃的山,很容易便误以为山上从不曾生长过树木,却不知道山的本性何尝如此!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坏人不是生来就这么坏的,只是天生的良善就像牛山上的树木一样,天天被斧头砍伐,被牛羊践踏。每天黎明,他心里也会萌生一点点和普通人一样的善念,但日间的所作所为又把这一点点善念消灭掉了。‘夜气’既不能存留,人也就和禽兽相去不远了。别人看到他那副禽兽的样子,会误以为他从不曾有过善良的资质,但这难道就是他的本性吗?”
孟子这番话里提到的“夜气”貌似一个玄妙的概念,其实倒不难理解:人在夜间或刚刚睡醒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段静心澄虑的时刻,在孟子看来这就像是牛山上的新芽一样,饱受刀砍斧剁的善念没有死绝,略略有一点萌动。只要抓住这一点善念的萌芽,悉心培育,总有一天可以恢复到原来那座郁郁葱葱的牛山。
(2)孟子的“四端”
孟子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当你看到一个小孩子就要掉进井里,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孟子说,所有人立即都会产生惊惧和恻隐之心,而这种心情从何而来呢?是想要和这个小孩子的家长攀交情吗,是要在乡里博取名誉吗,是因为厌烦小孩子的哭声吗?显然都不是,这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这就是所谓恻隐之心。
人有四种与生俱来的善心,除了恻隐之心外,还有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像有手足四肢一样,如果将它们培养茁壮并推广开来,便足以安定天下,倘若任由它们凋萎,这样的人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这四种萌芽,《孟子》的原文叫“四端”,就是“四种端倪”的意思。
我们确实有一种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的能力,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理结构。情况甚至是这样的:即便马上就要掉进井里的不是小孩子,而是小猫小狗,后者的哀鸣声也会激发我们同样程度的恻隐之心,这是孟子不曾考虑到的问题。
今天的动物学家会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各类哺乳动物在婴儿期的哭声极其相似,就连动物妈妈都无法分辨。最有可能成立的解释是:从幼崽角度而言,哭声能吸引到的关注越多,自己的存活几率也就越大;从妈妈的角度而言,听到哭声之后的反应速度远比反应的准确程度重要。这可以解释不同物种之间常见的领养现象:一个刚刚失去宝宝的动物妈妈在听到动物幼崽的哭声时,极有可能向它倾注全部的母爱,而无论它的相貌和自己所属的物种有多么的不相似。是的,如果传闻可信的话,罗马的血统要溯源到一位伟大的狼妈妈身上。
再者,如果我们沿着孟子的逻辑再进一步,就会发现人性的“端倪”好像不止四种。比如,当你看到一个猥琐大叔正在对一名美女行禽兽之事,在你义愤填膺地英雄救美之前,心中竟然也会萌生一点罪恶的念头。或者在玩电子游戏的时候,屏幕上机枪狂扫,血光四溅,你竟然觉得兴奋。你的心底为何这样龌龊?如果请孟子解答,他会说这是你的善念被邪念遮蔽了的结果。显然,事情并非如此。
(3)《萨德侯爵夫人》
如果可以把孟子请到今天,我很想带他去看三岛由纪夫的一部话剧:《萨德侯爵夫人》。萨德是淫乱界的名人,“性虐待”(sadism)这个词就是从他的名字(Sade)衍生出来的。在三岛的这部话剧里,萨德从头到尾也不曾露面,全剧只有女性角色,主人公是萨德的夫人勒内。
在前两幕里,萨德因为他淫邪的罪孽被捕入狱。勒内和母亲,还有其他一些女人,围绕着如此敏感的话题展开了许多议论。勒内竟然一直维护着丈夫,甚至很理解丈夫的心灵和行径。她有一段为萨德辩解的非常华丽的台词,很适合用舞台腔来念:“对于无法想象之物加以蔑视,这种力量在世间蔓延。……你们看见玫瑰,就说美丽,看见蛇,就说恶心。你们不知道,这个世界,玫瑰和蛇本是亲密的朋友,到了夜晚,它们互相转化。蛇面颊鲜红,玫瑰鳞片闪闪。你们看见兔子说可爱,看见狮子说可怕。你们不知道,暴风雨之夜,它们是如何流血,如何相爱。你们不知道,这是一个神圣和屈辱互相转化的夜晚。正因为如此,你们用黄铜脑袋来污蔑,千方百计要彻底根绝这样的夜晚。但是,夜晚一旦消失,就连你们自己也不能再享受安眠了。”
这是何等荡气回肠的台词,把淫邪和罪孽包装得动人心魄,辩护得掷地有声。
勒内的这些话无法说服任何人,尤其是她的母亲。但是,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当勒内为了营救丈夫,搞到倾家荡产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勒内的母亲忽然意识到女婿的价值,她这一段语带苍凉的台词也是很精彩的,其中提到的“阿方斯”就是萨德侯爵的名字:“在这场革命的洪流中,稍一疏忽,阿方斯那无耻的罪孽就会成为众人喝彩的种子。只要风向一变,他就会受到尊敬,过去世上对他的鄙视就会成为清白的证据。在皇家监狱里坐牢的经历,说不定就能化为一枚尊贵的勋章。世态的变化就是如此。……他,只要巧于应对,很可能就是唯一不被吊在路灯柱上的贵族。阿方斯的恶行,会成为不光他一个人,甚至是我们全家的免罪牌。……现在想想,阿方斯令我痛心的恶行,都是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这实在不可思议。用鞭子抽打五六个妓女,这算什么?强迫她们吃那些无毒药的糖(这里暗指春药)又算什么?纵使误杀一两个姑娘又算得了什么?二十年间精魂耗尽,我与之战斗的对象,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的一场恶作剧罢了。”
勒内母女的两段台词同样说着伦理标准的变幻不定,但立场和逻辑并不一样。尼采会赞同勒内,马可·奥勒留和庄子也会,但三个人基于完全不同的理由,今后我都会讲到;阶级论者会赞同勒内的母亲,相信无产阶级的道德当然不同于资产阶级的道德,阶级革命当然会导致道德逆转。无论如何,等孟子看完这部剧,一定会瞠目结舌,然后感叹外国人果然都是夷狄,夷狄果然都是禽兽。
(4)善根与恶根
善和恶是很难定义的概念。仅仅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善可以说是群体协作能力的指标。一个人善的程度越高,自然也就越合群,同伴都愿意找他合作。善,当然是一种生存优势。但是,恶竟然也是生存优势。一个人如果不够恶,不忍心投入你死我活的争夺,那么在资源高度匮乏的原始生存状态里,结果只能是饿死。
不同的生存优势在亿万年进化中积累成天性,继而在不同的时代,被不同立场的人,贴上不同的道德标签。
孟子当然想不到这些,他只是归纳出自己最欣赏的四种品质,把它们当做人的全部天性。然后,既然找准了善的根源,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它们小心呵护,使萌芽成长为参天大树。这就引出一整套心灵修炼的方法,我就不讲得更仔细了。
《孟子》的这些内容,恰恰是宋朝儒家最需要的。性善论为儒家落实了终极依据,心灵修炼的方法填补了儒家的空白。这套方法被重新包装出来,完全可以和佛、道两家的修行功夫媲美。但是,好像还有一点缺憾:人就算天性是纯善的,但这个天性从何而来呢?如果只是爹妈给的,那可不如佛教的解释来得高端。佛教讲业力,讲轮回,道理不但高深,解释力还特别强。那么当务之急,需要把人性的来源追溯到尽头,追溯到再也不能往前追溯的程度,给它的来历造一份闪光的家谱。
孟子讲过,天下人心都有相同之处,那就是理,就是义。
这话讲得太朴素,宋朝儒家接过话头,深化处理,终于打造出了一个“天理”。
(5)终极真理的出现
理学家讲的概念里,“理”和“气”是成对的。简单来说,“理”是抽象的规律,“气”是具体的物质。人的身体属于“气”的范畴,人性属于“理”的范畴。朱熹在《孟子集注》里解释人性善,说从“气”的角度来看,人无非是一种普通的活物,有知觉,能运动,和动物没多大区别,但是从“理”的角度来看,人心中的仁、义、礼、智完全具备,这就是动物比不了的。告子没想通这个道理,误以为人性属于“气”的范畴,这就把人和动物看得一样了。
今天我们从生物学角度看,人和动物又何尝不一样呢?但是,要接受如此残酷的现实,这不是古人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的。即便在今天,人们还是愿意畅谈人性的高贵,毕竟有谁真心愿意把自己降格为猴子的亲戚呢?人很势力,嫌“老家”的亲戚丢脸。
话说回来,理学家发现了“天理”,而且“万物皆是一理”。这是很了不起的发现。今天的物理学家致力于统一引力、强力、弱力、电磁力这四大基本作用力,很想凝练出解释一切物理现象的大一统理论。前沿物理学家们至今没能做到,但宋朝的理学家做到了。禁不禁得起推敲是另一回事,但它至少是一种“终极真理”,具体而微,解释力惊人,完全有资格和佛教、道教的“终极真理”媲美。
这回如果再有人问:“人性为什么善?”
你就可以回答:“天理至善。”
如果对方再问:“那为什么有恶?”
你就可以回答:“人性一分为二,有天命之性,有气质之性。前者来自天理,所以善;后者来自肉身,所以恶。”
对方再问:“人为什么有好有坏?”
你可以回答:“肉身就像天上的云,天理就像阳光。有人是白云,有人是乌云,透出的阳光就不一样。”
对方再问:“坏人怎么才能变好?”
你可以回答:“修炼心灵。”
对方再问:“怎么修炼心灵?”
你可以回答:“存天理,灭人欲,就像拨云见日一样。”
对方再问:“好色明明就是天性,这到底是好是坏,是天理还是人欲?”
你可以回答:“天理和人欲的区别往往很微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拿好色来说吧,如果你本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念头去好色,这就是天理,如果你想学西门庆,那就是人欲。”
总而言之,掌握了这套理论,基本就能够解答当时的一切问题。
请注意,是“解答”,不是“解决”。
当然,它也能“解决”一些问题,甚至是很实际的问题,比如你要参加理学时代的科举考试,对《孟子》一科的题目就要用这种思路去答。如果你像今天很多国学爱好者一样,只读过《孟子》,但没读过朱熹的《孟子集注》,你就没办法去古代做官了。
宋朝的儒学,几乎全是在孟子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假如孔子复生,一定看不懂。是的,到了这个时候,孔子只是一个牌位,被高高地供起来。孔子和孟子的关系,有点像《水浒》里边晁盖和宋江的关系:宋江虽然后上梁山,但做了梁山上的实际操盘手;晁盖注定会死,但晁盖的牌位永远要比宋江的座位优先。
(6)投降和侵略都是人本主义
孟子的人性论虽然大放异彩,但他的民本思想却总是遭遇尴尬。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朱元璋想禁掉《孟子》,但无奈这部书名头太大,后来只好折中了一下,删节出版。
官方删节,这种名言自然首当其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删节版还是太长,我全删了)
对外来者会生出天然的恐惧,这是一切动物共有的心理定势,是亿万年进化过程中筛选出来的生存优势。在古公亶父这个故事里,假如政权更迭得太快,百姓还来不及搬迁就被狄人统治了,那么最有可能发生的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当外来者变成了熟悉的人,恐惧感也就自然转变成认同感,然后大家又开始恐惧新的外来者。这种规律,才是真实的历史中最常见的。
比如我们看台湾的历史,土著迎来了一茬又一茬的外来统治者,从荷兰人到郑成功,从满清到日本人。日据时期,相当多的人已经接受了当下的生存状态,但忽然美国人作为新的外来者隐隐浮现出来。日本政府比古公亶父更有政治智慧,很会向台湾人宣传美国人的可怕,而台湾人对美国人的恐惧又使他们对日本人产生出更强的向心力。
1980年代,台湾有一部乡土电影《稻草人》,讲日据时代末期的乡村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日本村官召集全村开会,说美国兵要来了,他们如何如何凶残可怕。但乡民们太淳朴,听得懵懵懂懂,不太上心。日本村官情急之下,抓起一只酒瓶,大吼着说:“美国人的‘那个’有‘这个’这么大!”全村哄笑,于是在这个形象化的描述里,美国人的可怕开始深入人心了。
相反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当拿破仑入侵俄国的时候,很多俄国贵族并不紧张,因为俄国一直紧跟巴黎时尚,对法国太了解。他们知道拿破仑不是蛮族暴君,还知道法国士兵是文明人,觉得俄国战败了也无所谓,自己的处境不会差到哪里去。就连俄国农民都不紧张,甚至有些兴奋,因为他们也对拿破仑和法军不陌生,还盼着人家来给自己分配田产。
所以聪明的统治者很清楚信息管制是何等重要。有了有效的信息管制,他们就会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把外面的世界渲染得危机四伏,人人都不怀好意。古公亶父毕竟生活在久远的先民时代,没有这种觉悟。孟子即便有这种觉悟,却主动选择了人本主义的立场。
无论如何,孟子确实在人本主义上走到了极致,而这样的极致,不仅能催生出投降主义,还能催生出侵略主义。
投降和侵略,看似矛盾,而在孟子那里并不矛盾。如果投降对人民好,那就投降;如果侵略对人民好,那就侵略。所以孟子赞扬圣王商汤的侵略战争——看到邻国的国君很暴虐,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商汤忍无可忍,悍然带兵干涉邻国内政,把人家灭掉了。在孟子看来,这不叫侵略,而叫解民于倒悬,打的是一场高尚的解放战争。
我们从孟子的人性论也能推导出这个结论,是的,这不就是看到别家小孩子快要掉进井里而生出的恻隐之心么?看不过邻国百姓受苦,动了恻隐之心,然后去帮助他们,解放他们,这就是仁爱。
但是,这套理论至少会遇到两个难题。一是邻国百姓不领情,人家会这样说:“我们被虐待,没错,但这是我们内部的事,和你们这些外人有什么相干?”二是邻国的愚民政策搞得太成功,以至于老百姓虽然生活在水深火热里,但坚信这里就是天堂。
今日得到
《孟子》的人性论和心灵修炼的内容最合宋朝人的口味,宋朝儒家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理学。
从宋朝开始,孔子在学术理论上的分量事实上降低了很多,虽然他头顶的光环依然光彩照人。
孟子把人本主义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极致状态是连现代人都很难接受的。
老头子里幺蛾子李翔 精选|更像千禧一代的老年人
1.更像千禧一代的老年人
人口 认知
我们都认为年轻人是新经济时代的先锋队,要了解新经济一定要先了解年轻人。但是《大西洋月刊》官网5月25日的一篇文章说,在美国,老年人的工作态度不容忽视。一方面,老龄化是现代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预计到2024年,四分之一的劳动力都将超过55岁,是1994年的两倍还多。另外,更重要的是,那些年纪大一些的美国人体现出来的年轻观念,已经超越了实际的千禧一代。比如,我们认为,自己做老板或者同时做几份兼职工作,是年轻人的专属,但是调查发现,在美国,65岁以上的人比34岁以下的人自己做老板的可能性高出四分之一,而且他们也更有可能从事兼职工作。再有,关于自由职业或者兼职,55岁至75岁的人比25到54岁的人的可能性要高出70%。还有一项调查表明,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更多元,相比之下,年轻人就单一多了,超过60%的34岁以下人都只有一份收入,但是65岁以上的人中有近四分之三的人,收入来源不止一个。这个现象跟我们认识当中的斜杠青年可能不太一样。所以说,我们以为的千禧一代专属——自己管自己、自由职业、斜杠青年,实际上可能是由老年人主宰的。当然,以上调查主要来自美国的情况。
2.老板和老大是不同的
领导力 BAT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对《中国企业家》杂志说,老板和老大是不同的。“老板是封的。你去做这个人的老板,大家看着你客客气气的,这个人还行,超市里看到愿意打招呼叫一声,不愿意打招呼扭头就走,这是对老板的态度。” 老大不是封的,成为被人尊重的老大,要做到三件事:“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搞定别人搞不定的资源。你把这三件事情搞好了,和兄弟就有互相之间的信任,所谓的战斗友谊就是这样,不能出了问题都让下面扛,那怎么扛。”
4.全球变暖会引发睡眠危机
科学
你确定是气温而不是手机的锅?5月26日,《科学》杂志子刊《科学的进步》(《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说,全球变暖会降低人们的睡眠质量。这也是科学家第一次拿出证据,解析气候变化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之前的研究已经证实,人体的核心温度升高,睡眠质量就会下降。而睡眠不足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比如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等等。 科学家定期记录了76万多名美国人的睡眠信息,他们发现,夜间的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平均每个月就会导致人们3次睡眠不足的情况。 科学家们估计,到2050年,温室效应就会让全球的平均气温上升1摄氏度,到那时,每年美国就会增加1.1亿有失眠问题的人。而且研究发现,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的人、还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受到的影响会更严重。
5.“我向你保证,你会失望的”
毕业演讲 风险投资 建议
知名风投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又称a16z)合伙人马丁·卡萨多(Martin Casado)在母校北亚利桑那州大学的毕业演讲上,给毕业生们分享了四点建议。他认为这些建议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适用。第一个建议是,你不可能达成目标。马丁说:“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这里有无数的机会,无数的路线通往无数的地点,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停止或者前进,得到与失去的机会也均等。当你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时,说不定会发现一个更好的目标,如果你不去追逐这个目标的话,那你就是傻瓜。”所以他建议大家分出一部分精力来面对变化和机会。 第二个建议是不仅要拥抱失败,还要善于拥抱失败,因为是否发挥了自己的潜能是在失败中体现出来的。 第三个建议是,没有人真正知道怎样才能成功,所以当你倾听别人的建议时,吸收那些适合自己的,扬弃那些不合适的。第四个建议是,宇宙很混乱,如果问生命、快乐、成功有什么秘密,那就只有一个:“机会藏在凌乱之中。如果你执著于特定想法,比如自己想去哪里、风景看起来如何、世界将向你提供什么,我向你保证,你会失望的。”马丁·卡萨多在互联网行业中知名度很高。他创办的公司Nicira在2012年被一家公司以12.6亿美元收购。安德森·霍洛维茨则是硅谷新一代风险投资机构中的佼佼者,投资过包括Facebook和Skype在内的明星公司。
考试秘籍吴军 第233封信丨大学考试秘籍
对于高考,昨天我讲,最后一周即便再努力也没有任何用途,太辛苦会把自己的生活节奏打乱,反而有坏处。但是平时的期末考试则不同,特别是大学的考试,最后一周必须努力,非常重要。这是它们和高考最大的不同。
我在清华读到大三时发现,即便是在清华,不及格不是惩罚整个学期都没有好好学习的人的,而是惩罚那些最后一周都不懂得用功的人的。我想其他大学更是如此。俞敏洪等几位北大的校友确认过,答案是一样的——不及格是惩罚最后一周还不知道努力的人。
因此,如果你整个学期都荒废了,或者陪女朋友压马路了。最后这一周赶快抓紧还完全来得及,如果欠缺的比较多,最好这周少睡点觉。更重要的是,最后这一周要做到心无旁骛,哪怕天塌下来也不要去管。
类似地,平时学得一般的人,如果能善用最后一周,成绩在班上的排名会比实际情况好很多。即使到工作时,这个规律依然有效,如果在单位里有一段时间没有好好工作了,最好从下一次检查前的两个月开始加班加点,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要管了。最后这一点时间都不懂得努力的话,上帝也帮不了他,这个人一辈子都会没有出息,也就不用替他操心了。
为什么最后一周补课来得及呢?简单地讲有两个根本的原因。首先,除了极为“变态”的老师(我确实见过)以难为学生为乐,大部分老师都不希望班上很多同学不及格,这样他面子上也过不去,而且系里的负责人也会找他的麻烦。这就是换位思考带来的好处。其次,任何老师不可能把一学期教的所有内容在两个小时内全都考到,你只要把最重要的那一点点内容准备好,确保考试不会出错就可以通过了。
关于这两点我站在老师的角度,有切身体会。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当了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两门课前后两年的助教,讲课的是系主任,非常忙,他看我是一个信得过的人,从第二学期开始就把考卷交给我出了。虽然我“大权在握”,但出题不会太难,因为全班成绩不好,系里会觉得我的教学助理(Teaching Assistant)工作没有做好,当然如果是教授自己出题,想法也是类似。
接下来我又发现,虽然美国大学的期末考试长达三个小时,要用一张考卷把一学期的内容覆盖全,也是不可能的。最后,我只能把两类内容反映到考卷上,第一类是最基本的知识,如果没有了它们,这门课就无法讲下去了。当然,最基本的内容并不意味着是最初两个星期讲的内容。
第二类则是这门课主线上的内容,它反映了这门课的精髓。下面我就讲讲怎么找到这两部分内容,怎么准备考试,而我得到这些经验和我的一段特殊经历有关。
我大一大二的时候学得比较辛苦,生怕不努力,最后学习成绩好不了。前两年下来,成绩还算不错,而且名次在不断提高。但是从花费的时间来讲,效率很低,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去,我的成绩可能还会提高,但是真的学得很累。
大三的时候有一段特殊的经历,改变了我的学习方法。我那年一开学,就因为生病,缺课超过一半,而且这样一拖就是一学期。这样一来,我平生第一次遇到一门课上下来,里面有很多东西不懂,这怎么去参加考试呢?那就得想非常规的办法了,最后还真让我想出来了。
就是我前面说的准备复习考试的这两个关键因素:只掌握搭建课程基础的基本内容,和贯穿课程的主线内容,其它的就不复习了!这样,我那一学期成绩还算维持得不错。你可以想象,一个过去课程内容完全掌握了,却考不好试的人,突然变成了一个内容没完全学懂,却也能考出不错成绩的人,心里的震撼是有多大。
到了接下来的一学期,我依然要花一些时间看病,但是不像前一学期要缺那么多的课了,而我因为复习考试的技巧提高了,那学期成绩反而是我三年来最好的,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在清华就过得极为轻松了。
考一个好成绩,目标和战略很重要。如果你的目标是100分,对不起,那就要把所有的内容都得学得非常精深了,我估计大部分人做不到,而能做到的也不用我教。如果你的目标是95分(我这样不求甚解的人常常如此),那么就要容易很多,这里面的诀窍是制定好战略。
我在高中以及大一、大二的时候,每次复习都试图把整个学期课程的内容都复习到,因为生怕复习不到而老师正好考到。由于我的能力可能就是90分,最后我努力完,在清华也就考到90分,非常公平。
后来我改变了战略,因为我发现考试80%的分数来自于20%的内容,如果这20%的内容能够一分不丢,我就有80分了,剩下80%的内容掌握到八成,那么这样对应的20分也能得到16分,加起来就是96分,比90分高多了。也就是说,一个学了九成的人,居然得了96分。
我大学最后四个学期就是这么做的,成绩相当好!甚至到大四不用去看病了,但是缺课做其它事情的习惯保留了,而我的成绩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对于那些考试可能不及格的人,稍微修改一点我的策略,努力一周就可以及格了。战略是这样制定的。考试总有40分是白给的,不要这40分也拿不到,那是活该而且不可救药。最后一周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把这40分得到就好。
剩下来的内容,把自己容易搞懂的搞懂即可,这部分内容可能占了30%。这30%的内容如果能勉强及格,拿到六成的分数,也有18分了,如果差一点拿到一半也有15分了。这样下来应该有55到58分。
对于自己一下子搞不懂的,就不要抱什么希望了,反正一周的时间也不太可能搞懂了,复习的时候就不要花时间了。到了考试的时候如果是选择题,运气好的话,还能蒙对几分,就能凑够60分了。
但是,如果考卷上这部分内容是那些没搞懂的问答题,那就只好认倒霉了。不过,这时答卷上不能一个字不写,哪怕一开始把题目变相解释一下的话也要写一点,或许老师会给个一两分。
一般来讲,只要任课老师不是那么“变态”,真考了55-58分,他也让你通过了,因为老师也不想给自己添麻烦。通常,成绩单上的60分是不及格提上来的,而61分以上是真的及格了。当然,如果遇到很较真的老师,那只好认倒霉了,毕竟一学期没读书,只努力了一周,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不过,这种老师在我的印象中只见到过一两个,这种不及格的情况也很少。
接下来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门课什么内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也就是必考的。
第一个例子以微积分为例,它是建立在无穷小、(函数的)连续性、极限等基础上的,没有它们整个微积分的大厦就坍塌了,因此如果这门课学下来,这些内容没掌握,等于白学,肯定无法及格。
接下来,就是它的主线,基本上是导数、微分,和积分三部分。当然,它们派生出一大堆的东西。考试的时候,大部分考题都是围绕着主线展开的,因此这部分内容掌握了,大部分问题也就会做了。这些内容,可能占不到教科书篇幅的20%,但是却值得花80%的时间去准备。
第二个例子是计算机系统结构。它的基础是“3+1”。所谓“3”,不过是计算机的指令集和相应的实现方法,存储、中断和设备管理,而“+1”则是量化的性能评估。
这门课的主线过去只有一个,就是所谓的处理器里面的流水线,今天又加了三个,即多线程的并行处理,以GPU为代表的矢量计算(这个过去在讲授超级机原理时也会讲到,不完全是新内容),以及云计算级别的并行计算。任何一个有点计算机基础的人,按照我这几行字把教科书的内容挑着看一看,在美国任何一所大学都可以通过这门课的考试了。
如果你说,自己实在搞不清楚一门课的基础内容和主线,最好的办法就是找老师去答疑了,不妨直接让他回答你这两个问题。如果一学期都没有好好读书,最后一周的主动性总得有一点吧。除非你遇到了水平特别差的老师,否则这两个问题他们都能很好地回答,有了答案,回去就知道如何准备了。
如果说课学不好有各种原因,比如说智力不足、学习方法有问题、老师教授得不好,等等。但是如果考试考不好,则是没有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好目标,设计好最后一周的战略并坚决地执行。
当然,我讲这些,更希望你能够从如何准备考试中获得启发,进而理解如何制定战略,达成目标。
最后,我们再做一次反向思考,讲回到工作中。稍微聪明一点的老板都懂得,能够做到100分的人,和做到95分的人,水平差得可不是一点两点,而是很多。因为做到100分和考100分一样,是靠硬实力,而做到95分,是有很多技巧的,而且能够投机取巧。
因此,在工作中和在学校里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实在因为什么特殊原因无法完成任务,最后耍点小心眼,否则不要跟老板耍心眼占便宜,尤其不要经常这么做,因为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一般都比我们更精明。
万维钢 日课201丨《人人说谎》解读7:意料之外的有用和没用
今天咱们继续说赛斯的《人人说谎》。经过前面几讲你大概已经体会到了,有些用大数据得出的结论,跟我们的直觉相反。今天咱们再说几个 —— 这一次说的就不是简单统计得来的了,而是随机测试得出来的。这个好处是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 我们就能知道一个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用。
咱们先搞个小测试。这次我要问你三个问题 ——
(1)下面这张图是2012年 Google 在搜索结果页面中加入的网页广告 ——
其中每条广告的右侧,有个正方形的框里的小箭头图案。请问,加入这么一个小箭头的设计,对增加广告点击率有用吗?
(2) 前段时间有篇比较火的文章,百雀羚花了重金做了很多广告,但是销售状况并没有获得很大提升。那么请问,做广告真的有用吗?—— 当然,也许百雀羚做广告的方式不对。那么最常见的广告方式,也就是电视广告,有用吗?
(3)现在马上就要高考了,可能一两分的差距,一个人能上的大学就有天壤之别。请问,名校对人真的有用吗?
请你大概估计一下每个东西有用的程度,然后按照从没用到有用给排个序。
现在我们就看看大数据是怎么说的。
1.网页设计的A/B测试
想要获得真正的因果关系,最好的办法是搞一个随机测试。比如说,我想知道到底是不是吸烟导致癌症,我就应该找一帮人,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然后让一组人坚决不吸烟,另一组人必须吸烟。这样坚持几十年之后,看看吸烟这组的人,肺癌患病率是不是显著比不吸烟的一组多。如果多了,那就肯定是吸烟导致的 —— 因为除了吸烟之外,这两组人不应该有任何区别。
这种随机测试,特别是大规模的随机测试,是医学研究中最有力量的科学方法。可是在真实生活中搞随机测试非常困难,要消耗很多人力物力,投入很长的时间 —— 再说也没人愿意被强迫吸烟啊。
但是在互联网上搞随机测试非常方便。按赛斯的说法,Google 最早是在2000年2月27日,第一次引进了对网页设计的随机测试。
比如说,Google 想用蓝色网页,但是到底浅蓝好还是深蓝好呢?Google 就可以随机地让一部分用户看到浅蓝色网页,另一部分人看到深蓝色网页,然后比较哪一组用户在这个网页的点击率更高。一旦有了明确答案,就统一使用这种蓝色。这就是所谓的“A/B测试”,咱们专栏以前多次提到这个方法。
仅仅2011年一年,Google 就搞了7000次A/B测试。它甚至测试过41种不同深度的蓝色!这个测试把网页设计师给惹恼了,设计师愤然辞职!咱们想想也是,判断到底哪种蓝色好看,难道不是设计师的职责吗?你什么都搞测试,这简直就是对设计师专业素质的侮辱。
但是事实是,A/B测试非常有效。回到今天开头的第一个问题,箭头的的设计到底有没有用?答案是非常有用。Google 测试过改变广告的字体、把字居中排版、在广告里面加入网页评分等等,结果都没用,最有用的办法就是在广告里面加入小箭头图案。
这个箭头图案的效果到底有多大,是 Google 的商业秘密,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个更著名的例子。下面这个图,是2008年奥巴马第一次竞选总统的时候,他的竞选网站筹款的页面 ——
网页非常简单。上面是一张奥巴马的照片,下面是两个输入框,分别让你输入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和你家的邮政编码。然后紧接着是一个按钮,点击这个按钮,你就加入奥巴马的助选阵营,然后系统就会提醒你捐款。
问题在于,照片应该用什么样的照片,按钮又应该是什么样的按钮呢?这个网页是一位 Google 前雇员设计的,他想到的办法,当然是 A/B 测试。下面是测试过的三张照片和三个按钮设计 ——
三张照片,一张是很大的奥巴马,背后是竞选的旗帜和群众;一张是奥巴马一家人坐在一起;一张是比较小的奥巴马,身处旗帜和群众中间。三种按钮设计,第一个是“现在加入我们”,第二个是“了解更多”,第三个是“注册”。三张照片加三个按钮,排列组合下来就有九种情况。这太容易 A/B 测试了。
最后测试出来的效果图是这样的 ——
照片是奥巴马和家人坐在一起,按钮是“了解更多”。你猜这个选择值多少钱?
这个测试出来的照片和按钮组合,让给奥巴马捐款的人数增加了 40% —— 相当于多了6000万美元的竞选经费。帮奥巴马设计网页的这人后来自己开了个公司,专门给人搞 A/B 测试。
咱们仔细想想,这东西有点反直觉。这么小的改动,竟然有这么大的效果。我们是获得了因果性 —— 多出来的点击量的确是网页设计带来的,可到底为什么呢?这张照片、这个按钮比别的照片和按钮好在哪呢?我们不知道。
现在A/B测试更多的被运用于选择新闻标题,而如果你看看那些被选中的标题和落选的标题,你很难想象为什么这个标题就会比另一个标题带来更高的点击率。
现在大家公认的理论是,干脆你就不要想“为什么”,全听测试结果的就对了。
2.电视广告的效果
你想过没有,广告其实是一个谜。
某个品牌铺天盖地做了很多广告,然后它的产品卖出去了很多 —— 请问你能说这是广告的作用吗?不能。
可能是人们看了广告才去买他家的产品。但也可能是他家的产品本来就好,不做广告也能卖得很好。就算是广告能增加销量,多出来的销量值不值那么贵的广告费,你也不知道。
商家一直相信广告,但是经济学家始终有点怀疑。想要说服一个经济学家,最好的办法还得是随机测试。可问题是哪个公司也不愿意花那么多钱陪经济学家玩,这样的实验始终就没人做过。
2012年,经济学家终于找到一个办法:自然实验。所谓自然实验,也就是“自然的随机实验” —— 你没有主动搞随机分组,但是有一个什么突发的自然力量,带来了一种随机分组。
这个研究是赛斯本人参与了的。美国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电视节目是超级碗,也就是美式足球的总决赛,就好像中国春晚一样。超级碗中场休息的电视广告是最贵的。
超级碗广告是在半决赛之前就已经卖出去了。也就是说,商家买下广告权的时候并不知道哪两个球队会进入超级碗 —— 这就给经济学家和数据科学家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的机会。
比如说,一场争夺超级碗参赛权的比赛是在新英格兰爱国者队和巴尔的摩乌鸦队之间进行。爱国者队的主场在波士顿,如果爱国者能进超级碗,超级碗在波士顿地区的收视率将会提高十个百分点。广告商不知道爱国者能进还是乌鸦能进,不会事先特别照顾波士顿地区。那么如果超级碗广告真的有用,超级碗之后,在超级碗上做了广告的商品在波士顿地区的销量上升,应该比没进超级碗的地区高出一些。
赛斯选用的商品是电影。结果非常明显:广告有用。考察多次超级碗的数据,哪个地区的球队进入超级碗,在超级碗上做了广告的电影在哪个地区的票房就会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而没在超级碗上做广告的电影在各个地区的票房收入差不多。
而且广告的作用还很值。超级碗上一条广告的费用是300万美元,但这条广告增加的电影票房,则是830万美元 —— 投入产出比是1 : 2.8,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意。
还有人统计了啤酒和饮料在在超级碗的广告,结果类似,投入产出比差不多是 1 : 2.5。
如此说来,电视广告虽然贵,但是的确非常有效。
那我们知道,美国大学也是非常贵的 —— 大学是不是也很有效呢?
3.只差一分进名校
名校有用吗?当然,如果你是名校毕业生,你的收入水平将会比一般大学的毕业生高很多。有人统计,哈佛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是12万3千美元,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是8万7千美元,所以显然是哈佛厉害。
但这里有个问题。哈佛的录取标准比宾州州立大学高很多,好学生才能进哈佛。可如果这些学生本来就厉害,那他们就算不上哈佛,去个一般的大学上学,难道就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吗?
哈佛这样的名校,对学生的能力,到底有没有一个“附加值”的作用呢?像这样的问题,也有办法随机试验。
咱们先说高中的。全美国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是纽约市的史岱文森高中(Stuyvesant High School)。这个学校很像中国的官办重点高中,录取学生不看什么家庭背景、推荐信和课外活动,只看考试成绩,而且是一考定终生。它每年在全纽约举行一次统一的入学考试,27000人报考,录取率只有5%。
所以你千万别说美国没有应试教育,纽约初中生为了进史岱文森高中可是挤破了头。在为了上好大学就要先上个好高中这件事上,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可以说是有共识的。
但是有经济学家,问了一个绝大多数人从来都没想过的问题:上这种重点高中真管用吗?
如果你比较史岱文森高中的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考上名牌大学的比例,那显然是史岱文森高中更厉害 —— 但这里面有个同样的问题:也许是因为史岱文森的学生本来就厉害。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史岱文森高中,到底对学生有没有一个“加持”的作用?
经济学家想到一个好办法。有些考生是只差一两分没考上史岱文森高中,有些考生是只比录取分数线高了一两分而考上了史岱文森高中 —— 这两种人的实际水平,应该几乎没区别。那这就提供了一个自然实验:经济学家只要跟踪这两拨人,看他们日后考大学的情况,不就知道上史岱文森到底有没有用了吗?
大数据分析显示,全美排名第一、录取率只有5%的大名鼎鼎的史岱文森高中,对这些幸运考上了的学生的“加持”作用,一点、都、没、有。
这两组学生的大学先修课程分数、大学入学考试(SAT)成绩、以及他们最后去了哪些大学,没有任何区别。连微小的差距都没有!
也就是说,如果你差一两分落榜了,千万别在意,考没考上对你的前途根本没影响。
这个结论非常令人吃惊。难道说好高中里面的好老师、好同学、更难的课程,对人一点影响都没有吗?—— 至少是没有*可观测*的影响。
而且大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另一个研究 —— 我以前在《高中是个把人分类的机器》这篇文章里说过 —— 考察那些被名校录取了但是没有去名校,选择了一个一般学校的人。比如说,哈佛和宾州州立大学同时录取了你,但是你可能觉得哈佛学费太高,或者你的女朋友在宾州州立大学,总之你没去哈佛,去了宾州州立大学 —— 那你的前途会受到影响吗?
答案是没什么影响。经济学家跟踪调查显示,这些有能力去名校而没去名校的人,日后的收入水平跟去了名校的人基本一样。
如此说来,什么牌子、什么名师、什么校友会,这些名校的光环加持,至少对个人收入来说,没有可观测的效应。牛人到哪里都是牛人。名校并没有“培养”牛人,名校只不过“选择”了牛人。
赛斯最后说的例子是巴菲特。巴菲特当年一开始上的是沃顿商学院,那是美国最牛的商学院之一。可是巴菲特时间不长就转学了 —— 因为他觉得沃顿的学费太贵!巴菲特转学去了内布达斯加·林肯大学 —— 在美国地位大概相当于中国的贵州大学 —— 沃顿痛失股神。
我就想起来校长们爱说的一句话:“今天你们以学校为荣,将来学校会以你们为荣!”—— 校长你错了,今天学校就应该以我们为荣。
丨由此得到
不知道开头的三道题,你猜对了几道呢?现在大数据的结果,让我排列的话,名校最没用;电视广告非常有用;而最有用的则是网页设计:几乎是零成本的改动,竟能带来巨大的营收差异。
丨万维钢的评论
请注意,这些结论应该仅供参考,任何生搬硬套都是有风险的。美国的名校不好使,可是美国的市场经济比较完善,效率很高,是人才总能出头 —— 那么中国的名校是否也一样不好使呢?
电视广告,对电影和啤酒饮料非常好使,但是对其他是商品是不是一样好使呢?超级碗的广告好使,但超级碗广告的关注度也是最高的,别的时段的电视广告、电视以外其他形式的广告,也一样好使吗?
网页设计对奥巴马竞选很有用,那对“得到”也很有用吗?比如说咱们这个专栏,我再换一张照片,订阅人数能显著增加吗?或者这篇文章,我换个标题,点击率能显著提高吗?……真希望“得到”能提供 A/B 测试功能啊。
这些都不一定。任何现成的理论都不一定好使。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做个随机测试。还是昨天那句话,我们最大的收获不是这些结论,而是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