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俩吃饭,儿子盛后,瞧锅里没剩多少,提议两人将饭分了。
母亲不想再添,口气不算和蔼地说了句反话:你倒了嘛。
然后,儿子反手就将所剩不多的饭倒入了垃圾桶。
母亲的脸一瞬间黑了,气恼又窝火。儿子也不高兴,毕竟被不好听的话对待,谁又会有美丽的心情呢。
其实到这,不用说也知道,母子俩在沟通上出了问题。我不是心理咨询师,也不是有效沟通的高手,只是事后,我从另一个角度问母亲:是不是你的儿子,对粮食没有敬畏之心?
我本是无心问起,山里人的母亲却愣住,好像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似的。
一会后,母亲说起儿子的教育。
说儿子小时候时,山里人的他们,家里会喂猪。但因地理条件,所分得的土地田多土少。所以,玉米、红薯这些猪的主粮所产不多,相反,水稻这样的精细粮倒能收得不少。故此,他们会专门给猪煮大米。以至于儿子吃不完的、不想吃的,统统都有了“好”去处。
母亲的话虽未说完,但意思却表达得很清楚:我的儿子被惯得,就这样了。
《悯农》这首诗,三岁孩子都会,其中那句“粒粒皆辛苦”怎么就落不到实处呢?
我不想谈这个世界还有多少饥荒,还有多少人吃不起饭,对于这个例子,我只是想我作为妈妈,如何回避教出一个失败品来,如何让我的吞金兽早早懂得珍惜粮食。
意识决定行动。儿子看似只是一个倒饭的动作,其实是内里缺少“不能浪费粮食”的意识。
所以,对于还是一张白纸的吞金兽,我这个老母亲,任重而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