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粮食

作者: 陈大骏 | 来源:发表于2018-05-03 23:52 被阅读26次

                                       

        尽管我们每天的餐桌上都会出现与粮食相关的食物,但是除了政府还在谈粮食安全外,粮食不再是我们普通百姓最关心的东西。超市里琳琅满目的食物种类,显示出我们的粮食已经“极大丰富”。颗粒归仓不再是主流话题,光盘行动也只是一种时尚的风气。

        以沉重的语气谈起敬畏粮食好像颇不合时宜。但是,我的母亲给我讲过的“挨饿”的故事,让我知道粮食是和生命紧紧拴在一起的。

        饥饿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件奢侈的事情了,更不要说“挨饿”了。我出生在70年代末的鲁西农村,家乡与河南一河之隔。我刚记事时,农村已经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经济状况慢慢好转。老百姓基本达到衣可蔽体,食可果腹。所以我的童年没体会到“挨饿”的滋味,我对“挨饿”的全部认知来自母亲的讲述。大概是受害太深,心有余悸的原因,母亲经常在饭桌上给我们讲“挨饿”的旧事。通常是在饭后一家人围着方桌小憩的时候,母亲每次必以“五八年挨饿的时候”作开场白。

        因为五八年我们的家乡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田里几乎颗粒无收,饿死很多人,所以母亲讲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五八年。事隔二十多年,大部分的故事都模糊了,独有两个情节,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五八年挨饿的时候,我们家西边住着一个老太太。老太太有三个儿子,九个孙子孙女。十多口人,就指望三个儿子在生产队挣工分来养活。用少得可怜的工分换来少的可怜的地瓜干。地瓜干就是将生地瓜切成片状晒干而成。样子生硬而丑陋,硬的能崩断人的牙齿,涩的能划破人的喉咙。就像夏天干涸的池塘底部因太阳暴晒而卷起的泥皮。就是这种东西,也不够吃的,老太太让给儿子,儿子迁就孙子。终于,老太太熬不住病倒了,病中的老人再不能吃地瓜了,地瓜难以消化。喂她吃一点儿就吐一点儿。老太太临死的时候说:给我一口玉米饼子吃,我的病就能好。可上哪去弄玉米面哪?三个儿子含泪看着老太太咽了最后一口气。

        有人说三个儿子真不孝顺,应了“穷儿不孝”那句老话。有人说老太太是心疼孙子们吃不饱,为省下一口吃的,故意把自己活活饿死的。 “穷儿不孝,穷娘不疼”,一句俗语包含着多少辛酸的泪水啊! 

       另一件事也发生在五八年。我们村共有陈、李、杨、郭、殷五姓一千一百余人,其中陈李两家为大姓,占了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九十。我家便姓陈。本家有个早就出了五服的老爷爷,名叫陈文成,他辈分极高,我爷爷也得管他叫爷爷。按家乡的风俗,父亲的爷爷以上的辈分,一律称老爷爷。穷人孩子多,他老婆一口气生了七个儿子。最小的孩子大家都称为“七爷”,五八年的时候刚三岁。

        那年因为天旱,种别的粮食不见收成,只能种地瓜。种地瓜要育地瓜苗。为了在明年春天种上地瓜,冬天就得开始育苗。农村人有土办法,用火炕来育苗。把地瓜放在土炕上,盖上被子,在炕下面烧火控制适宜的温度,让地瓜发芽。几万斤地瓜放在一起,对每一个饥肠辘辘的人都是种考验。而这几万斤地瓜育出来的苗,关系到全村一千一百多人明年一年的口粮。因为陈文成忠厚老实,生产队决定让他负责烧地瓜炕。

        刚开始,有人议论说,就他家吃饭的嘴多,让他去烧地瓜炕,地瓜不被他偷光才怪呢。还有人绘声绘色地说,某日晚上看到陈文成背着沉甸甸的大筐往家走。这毕竟是捕风捉影地事,陈文成偶尔听见了,也装聋作哑。慢慢的,好事的人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费唾沫星子了。但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人们想不通了。这年的冬天,特别漫长。哪个村饿死个孩子之类的事已经不算稀罕了。大家已经习惯晚上听村前乱葬岗上野狗争食的叫声。可是当有好事的人说陈文成家的七个孩子,已经剩了四个的时候,人们还是惊讶的合不拢嘴了。这怎么可能呢?生产队长决定去地瓜炕那去问问陈文成。更惊讶的事发生了,守着满炕的地瓜,陈文成竟然躺在炕下饿的爬不起来了!队长找来五、六个劳力,用门板把陈文成抬回家。

         原来,他不想剩下的四个孩子再被饿死,这两天把地瓜都给孩子吃了,自己却被饿的爬不起来了。一块地瓜就能救活一个孩子,他竟然没拿过队里一块地瓜。生产队长一拍大腿:这样的人被饿死天理难容,每家牙缝里再挤一点,多给他家一口人的粮食!没有一个人反对。

        几十年后,陈文成的一个孙子成为我们村的第一个研究生。他比我大不十几岁,毕业后分配在国家水利部工作,后来调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一路升至正厅级。大家说那是陈文成为人厚道的福报。因旱灾而遭遇巨大不幸的家庭,走出一个水利专家。冥冥中,似有因果呼应。

        这两个带着凄惨悲壮色彩的“挨饿”故事,对我影响是非常深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他让我养成在吃饭时捡起饭桌上每一粒米饭的习惯,让我对粮食充满敬意。“挨饿”这两个字,在我的思想意识中,已经成了一种特定的、非常形象仿佛触手可及的生存状态。 斯人已逝久矣。写这一篇短文,在对粮食表示敬畏的同时,权作对邻居老太太和陈文成老爷爷的纪念吧。 

相关文章

  • 敬畏粮食

    尽管我们每天的餐桌上都会出现与粮食相关的食物,但是除了政府还在谈粮...

  • 敬畏粮食

    有一次,儿子听到一个故事:一个人,在早上起来解手的时候,发现茅厕边上有一颗米饭,他捡起来就吃了。儿子听完这个故事,...

  • 从诗词中读懂“粮”苦用心

    尽管我们的粮食年年丰收,但无论任何时候,珍惜粮食、敬畏粮食的理念不能改变,行动不能放松。“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敬畏

    忘了哪天,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我看到了那句话,敬畏生命;上周末,两天一夜的集训,我意识到了,敬畏粮食;今天,昏天黑...

  • 粮食,粮食

    粮食,粮食 王军先 一次次走近你,这些 金黄的粮食,多像我 乡间亲密无间的兄弟,风吹雨打 也掩不住你一如既往的光芒...

  • 粮食,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古诗《悯农》,我想每个人从小都学过,也...

  • 2020-04-14

    【诗144:13】我们的仓盈满,能出各样的粮食;我们的羊在田间孳生千万。 解释:敬畏耶和华的人他们是有福的,他们收...

  • 初步捉摸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效法,学习,敬畏,感恩。人要感恩土地,土地能长出粮食给与人类生存。土地要感...

  • 碗净福至

    文/曹吉芳 吃饭时,把碗吃干净,是爱惜粮食。吃干净,也是对掌勺人厨艺的尊重。更是对赐予我们食物的大自然的敬畏。只有...

  • 2019-04-23

    心存敬畏,敬畏知识,敬畏时间,敬畏规律,敬畏生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敬畏粮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rr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