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曾说过:“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得法。”
如何得法?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会遵循自然法则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父母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更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还要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环境和土壤,帮助孩子更快、更好、更完美的成长。
想要有效的帮助孩子就要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
以下是我从李玫瑾教授的讲座中摘录的“孩子成长规律”:
0--3岁爱是深度陪伴,(无条件的爱,施恩于孩子。)
3--6岁爱是信任支撑,(立规矩,树威信。恩威并施。)6岁之前的孩子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只是模仿他的认知世界里好玩的部分。第一模仿同伴,第二模仿父母。
父母不要担心孩子太小不懂道理,其实小孩子是最讲理的,只要你提前把规则告之,孩子都是愿意遵守的。
李玫瑾教授说:“尊敬是建立在畏惧之上的,孩子若不怕你,是不会尊敬你的。”
打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怕,而绝不是为打而打,目地达到了,就不一定要真打,把“样子”做足就行了。
6--12岁爱是顾问教练。
小学阶段6-12岁自我意识渐强,对别人的意见敏感。
李玫瑾教授曾说:“六岁之前,父母的唠叨和话语都是黄金,十二岁之后,父母的话语就是垃圾。”
父母核心关注点:
a.培养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和向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b.促进孩子自控、自发、自觉的学习,愿意钻研问题,并有专注度(学习习惯,学习力)
12--18岁爱是支持,
18岁以后爱是祝福!
我喜欢学习,不停的学习,贪多嚼不烂是我的大毛病。
有人对我说:“你想的太多了,安定的生活你不好好过,不知道成天都是想的啥?”
我反思了一下,我的目标确实太大了,我要集中精力,先把家里安顿好。然后能学多少是多少,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今年主要任务就是复习,把学到的知识掌握扎实、复盘、输出。
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而能看到自己的不能和限制,便是智慧的起点。
所以我在亲子交流中,给自己一个界限:
1.当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时,带着善意揣度、发现孩子的动机;
2.当尚未找到恰当的方法应对孩子的某一问题时,什么也不做,相信孩子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
世界上所有已经发生的一切都有理由,我能做的就是在希望和恐惧之间不停地祈祷和努力。
当我和伴侣有矛盾时,我努力了解他、理解他,看到他的好。
当我担心孩子不够优秀时,我怀着希望学习各种知识,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实践,坚持练习。
我相信,通过祈祷和努力,每个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吸引力法则是真实存在的。
灯要挂在高处,才能照亮更多人,所以我要努力向上攀爬。
人生在世,我们都在登山,每登上一座山峰,看到的景象则会越广阔,出路也就会越多,曾经困惑焦虑的一些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父母作为孩子的生产厂家,不但要懂孩子的说明书,还要做好售后服务,这样他才能运行良好。
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看似是与爸妈分离的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夫妻关系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性格。
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妈妈强势爸爸懦弱——男孩子胆小、自卑、懦弱
爸妈离异——孩子冷漠 、没安全感
爸妈爱相互指责——孩子敏感、爱找借口
爸妈常打架——孩子喜欢暴力、脾气暴躁。
父母们要做到,夫妻之间有事先达成共识,如: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不对孩子实行冷暴力,不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多给青春期的孩子一些自由和空间等。
一个充满温暖的,关爱的,和谐的家庭是需要有良好智慧的沟通方式去经营的,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
一个人,首先和自己的关系和解,首先爱上自己,找到自己是谁,爱上自己,接纳自己。这个时候才能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和别人建立关系。
第一个建立重要的关系的人是你和爱人的关系。
爱人,是你的成长当中最好的一个伴侣,他和你一起成长,一起去经营婚姻一起让彼此变得更完整。
第二个是我们和父母的关系
最后一个才是我们跟孩子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