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007不写就出局
相隔1200年的追忆

相隔1200年的追忆

作者: 三味之家 | 来源:发表于2020-08-09 23:24 被阅读0次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的,如何过得充实,更有意义,让自己无悔于生,无惧于死,这当是用短暂生命追求的永恒话题。

有的人活着,TA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TA还活着。

在河南省郑州市所辖县级市荥阳市檀山上有个“禹锡园”,里面埋葬着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刘禹锡,以及其他很多展现其生平事迹的作品。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就是历览刘禹锡主要生平的“十二牌坊”,坐落于“刘禹锡文化纪念馆”的门前。

沿公园的主游览干道设置了十二座牌坊,每座牌坊都以刘禹锡主要经历和生活过的地方命名。十二座牌坊以时间为序依次排列,从其出生地嘉兴,到仕途经历重地长安、扬州,到主要诗人创作地朗州、连州、和州、汝州等,最后到达故地荥阳。通过十二个牌坊记述他在每个时期的主要经历事件、为官的政绩和诗文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从中呈现其乐观进取的精神、人定胜天的思想、重教兴国的主张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意识,以此纪念这位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哲学家和政治家。此处的诗词、对联均由国内著名作家、书法家创作完成。

1、嘉兴坊

(对联为:壬子年中降下文苑魁首 嘉禾以后走来诗界神童)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刘禹锡生于苏州嘉兴县,字梦得,家世儒素,自幼好学,熟读儒家经典,浏览诸子百家。童年走百里求师,曾到吴兴陪侍诗僧皎然、灵澈吟诗,得其指点,并为权德輿(曾任宰相)所器重。后自称“江南客”(见上图)。

壬子年中降下文苑魁首

嘉禾驿后走来诗界神童

2、长安坊

(对联为:境入篇章高韵发 风穿号令众心和)

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刘禹锡游学长安,时年18岁。贞元九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中进士。贞元二十一年他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同为“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失败后,刘禹锡等八人皆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见上图)。

境入篇章高韵发

风穿号令众心和

春生桃叶栏杆拍遍玄都观

曲漫竹枝歌舞传承乐府诗

3、扬州坊

(对联为:西塞山前沉铁锁 南京城上树降旗)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刘禹锡被杜佑聘任,先后为徐泗豪节度使掌书记、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居扬州,度过了一段戎马生涯。其间参与讨伐徐州乱军,为节度使杜佑写了很多表、状等公文书信,同时学了很多治理地方的经验(见上图)。

西塞山前沉铁锁

南京城上树降旗

紫陌红尘观胜负

乌衣朱雀咏兴亡

4、朗州坊

(对联为:身迁荒远诵屈赋 心在民间唱竹枝)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刘禹锡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一任十年。在此期间他写了很多战斗性诗赋,如《昏镜诗》、《聚蚊谣》、《砥石赋》等,其间所写的《天论》,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他还参与湘西少数民族娱神活动,改变了一些娱神歌中的鄙俗之词(见上图)。

身迁荒远诵屈赋

心在民间唱竹枝

迁滴勿惊惶坎坷方知黎庶苦

仕途宁淡泊风骚自唱竹枝词

5、连州坊

(对联为:卸御史任刺史诗豪逆旅 吏隐亭十咏亭迁客遗踪)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刘禹锡改任连州刺史。他在连州期间修整了海阳湖,增置吏隐亭、棼丝瀑布等亭台水榭十景,作有《海阳十咏》等诗歌。他以“功利存乎人民”作为政之道,关心人民生活,关注国家统一(见上图)。

卸御史任刺史诗豪逆旅

吏隐亭十咏亭迁客遗踪

不复病树沉舟骚客承多新世旭

偶溯巴山楚水使君遗有满天霞

6、夔州坊

(对联为:贬官为革新夔府和州怀政彦 淑世宜追远楚河汉界诵诗豪)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禹锡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他在夔州两年期间重视教育,向朝廷提出减少祭孔费用,用于建学校、筑教室、置教具。他向民歌学习,写了许多反映地方风土人情的诗歌,如《竹枝词九首》、《浪淘沙词九首》等(见上图)。

好汲源头下里新翻杨柳曲

别开生面巴山喜唱竹枝词

贬官为革新夔府和州怀政彦

淑世宜追远楚河汉界诵诗豪

7、和州坊

(对联为:气压群郎晚岁尚留云鹤间 诗传众口千秋争唱竹枝词)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刘禹锡转为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在此期间写了很多怀古诗篇,如《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等诗。在政治上“遐思常后己,下令必先庾”(意思是实施政令前先作解释工作,以利百姓遵从)(见上图)。

绕梁绝词竹枝调

惊世神篇陋室铭

气压群郎晚岁尚留云鹤间

诗传众口千秋争唱竹枝词

8、苏州坊

(对联为:古桥连蜀楚朱雀飞来莫道千帆过尽 深巷枕秦淮乌衣浣净自然万木争荣)

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刘禹锡为苏州刺史。他在苏州两年多,政绩斐然,被赐紫金鱼袋(对地方官的一种最高奖励)。苏州人民把他和白居易、韦应物三个为民做出贡献的刺史作为神,建了三贤祠、年年祭典(见上图)。

观风观月刘中山情系乌衣巷

历兴历衰杜少陵感慨白帝城

古桥连蜀楚朱雀飞来莫道千帆过尽

深巷枕秦淮乌衣浣净自然万木争荣

9、汝州坊

(对联为:豪气薄云天把酒高歌酬白傅 真情同手足临岐低嘱感宗元)

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刘禹锡改任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和本道防御使等官职。在《汝州上后谢宰相状》中说,“恩蒙天恩,稍移近居”,“家本荥上,籍占洛阳。病辞江干,老见乡树,荣感之至,实备常情”,因汝州距老家荥阳较近,故十分高兴。在汝州期间与白居易、裴度吟诗唱和(见上图)。

翻浪舒云翔泳各殊势

畅怀快意篇章空寄情

豪气薄云天把酒高歌酬白傅

真情同手足临岐低嘱感宗元

10、 同州坊

(对联为:进退几同沉护陛扶情契民生忧国运 身名相若笔长论短谊持公是见文风)

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刘禹锡任同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和本州防御史等官职。当时同州连旱四年,民不聊生,他呼吁朝廷,争得六万石粟麦地赈济,免除了上一年百姓的租欠,使这里的百姓免于流离失所(见上图)。

进退几同沉护陛扶情契民生忧国运

身名相若笔长论短谊持公是见文风

11、 洛阳坊

(对联为:洛水清龙门古当年红芍依然茂 千帆过万木春前度刘郎今又来)

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刘禹锡迁太子宾客(时年六十五岁),分司东都(即洛阳),开成四年加尚书衔。武宗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会昌二年在病中写作《酬乐天咏老见示》等诗篇(见上图)。

闲游占得嵩山色

醉卧高听洛水声

洛水清龙门古当年红芍依然茂

千帆过万木春前度刘郎今又来

12、 荥阳坊

(对联为:闲凭索水水底远山云似雪 漫步京桥桥边平岸草如烟)

荥阳是刘禹锡的老家,也是他四代祖居之地。他在上杜司徒书中说荥阳老家“陋室未毁,瘠田可耕”。会昌二年(公元842年),71岁的刘禹锡在病中作《子刘子自传》,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其铭词云:“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见上图)。

与诗伯同辉观沧海几多沉舟侧畔

仗文华立世赏琼林数度病树逢春

闲凭索水水底远山云似雪

漫步京桥桥边平岸草如烟

十二牌坊浓缩了刘禹锡71年的人生,相比古人也可谓长寿。

更为长寿的是刘禹锡的那种刚正不阿的精神,如同墓碑所书:“高风长在至今人咏陋室颂 劲节难移此后常观满院花”。

游历十二牌坊用时不长,但追忆1200年前的古人却可能需要毕生的精力。

了解的不仅是其生平,更要品味其在风雨飘摇之中,如何岿然不动、心定神闲地坦然处之、矢志不移。

当今社会,各类信息纷繁复杂,如何抱定;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如何守正;各种心念层出不穷,如何心定;各种挑战接踵而至,如何身安。

学习名人的理念,践行古人的智慧,当是一种正途。

在人生的征途中,永远少不了自己的身体力行。

相关文章

  • 相隔1200年的追忆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的,如何过得充实,更有意义,让自己无悔于生,无惧于死,这当是用短暂生命追求的永恒话题。 有的人...

  • 七夕

    银汉相隔会有时, 同在人间聚无期。 才子佳人成追忆。 无怨无悔尽相思。 2015.七夕

  • 冬,悼祖母录君

    立冬数日,草木黄落,寒风起。 异乡归来,两世相隔,眼朦胧。 清泪尽,纸灰起,片片追忆。 碎月滩,万年桥,处处寄情。...

  • 怀念淼淼,纱帐层层

    不要等茶凉了,才续杯; 不要等爱老了,才说出口; 不要等人走了,才追忆。 ——文 一尾森琳 廖氏兄妹相隔...

  • 思念

    两年多以来, 你我相隔的距离在变, 不变是我对你的思念。 追忆过往的点滴, 憧憬将来的一切。 你在远方, 是否如我...

  • 无题小诗

    想你, 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念想, 相隔万里的牵挂。 信步走到往日相逢的地点 可你,却不在 我的对面 于是,起身去追忆...

  • 忆少年

    忆少年 (次韵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 无从追忆,无关对错,无非过客。曾言白首约,已山山相隔。 慢煮新茶烹碎碧。...

  • 相隔

    八月的最后一天早上 梦到一个人 过了大概二十个小时,在这一天的最后几分钟有了思绪 上周末回家扫墓 树已经长大很多了...

  • 相隔

    阳光稀微的早晨,独自散步在水流缓缓的河道边。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吹过的气息这是一大片的空地,每隔一米的样子就有一列叫...

  • 相隔

    睡梦里依稀感受到阳光 我走走回回 一直钟爱停留 你在远方 眯着眼带着笑 告诉我等待 你会走来 带着我的期盼和喜爱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相隔1200年的追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or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