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刚刚造反时,宰相杨国忠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当安禄山的大军攻破长安东边的门户潼关后,玄宗方才感到害怕,便召宰相前来商议对策。杨国忠首先提议,让玄宗到蜀中避祸。当时,玄宗仓皇失措,同意了他的建议。
天宝十五年六月乙未日的早晨,玄宗带领宫眷、皇子、皇孙从延秋门离开宫城,往西而去,走了四十里,赶到咸阳县。所经过的地方,官吏逃窜,供给缺乏,已经中午了玄宗还没有吃饭,杨国忠到百姓家里买了些蒸饼,给玄宗充饥。于是,百姓们知道这些皇亲贵族不分好恶,只要能充饥的都能吃,便争相献上粗饭,那些皇亲贵戚都用手抓饭吃,一会儿就吃完了,逃亡途中的艰苦就是这样的。
有个年老的百姓,叫作郭从谨,上前对玄宗说道:“安禄山自恃恩宠,拥兵自重,阴谋反叛,倾覆社稷,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天下都知道他要造反,也曾有人到朝廷里去告发他,陛下却不相信,反而杀死了告发的人。
这更使安禄山肆无忌惮,推行自己的奸计,这才有现在的祸患。所以,先代帝王都不敢偏听偏信,授予某人太大的权力,一定要察访忠良,以天下人为耳目,广开言路,使上下之间没有阻隔,就是为了防止这个啊。我还记得开元年间,宋璟担任宰相,对于朝政的得失,四方的利弊,都能直言不讳,因而陛下日益圣明,天下成为盛世。近年以来,朝中诸臣,因为担心说真话而被治罪,所以遇上什么事都只知道阿谀奉承,取悦君主。因而,君主深居宫中,耳目有限,宫门以外的事无从得知,上下隔绝,奸邪横行。我虽然身处民间,也知道祸患不远了,这才有今天的祸患。但君主远在深宫之中,下情不能上达,如果没有今天的祸患,陛下又怎么能与百姓们相见,我又怎么能见到陛下,说这些话呢?”
玄宗说“这都是我以前被蒙蔽,才有今天的祸患,咎由自取,虽然我很后悔,但后悔又有什么用呢?”因而抚慰了一下郭从谨,就让他走了,以感谢他的一片拳拳为国之心。
由此可见,作为君主,当他清明时,朝中有正直的大臣辅佐,天下的情况无所遮蔽,他都能知道,这样能够使天下大治;当他昏庸时,辅佐他的都是奸佞小人,百姓的情况无从上达,这样天下就要大乱了。当天下大治时,君主深居宫中,珍馐玉食数不胜数;当天下大乱时,仓皇逃避,能填饱肚子的粗粮也不多。天下的治乱安危都在一念之间,可不畏惧啊。
何况逃往蜀中避祸,又是失策中的失策,作为天下的君主,怎么能够将宗庙社稷、九族百官抛弃给贼人,而自己苟活于世呢?蜀中地势虽然险要,但偏安一隅,可以退守,却难以进取。如果不是唐朝天命未绝,百姓拥戴太子留在关中,在灵武即皇帝位,收服两京,则唐朝大势已去了。作为君主应当保守社稷,就算危难时刻,国都也不可以轻易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