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彼岸首期高研班
教而研之,成长便是自然的事——学校优质课竞赛听课有感

教而研之,成长便是自然的事——学校优质课竞赛听课有感

作者: 蒋铭国江西乐平 | 来源:发表于2021-10-19 21:13 被阅读0次

    前两周学校开展了第四届“扬帆起航”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由于自己需要准备一节乐平市编程教学展示课,因此听课不多,先后只听了四节数学课,分别是一年级的绘本故事课《让谁先吃好呢?》,三年级的《什么是周长》,一年级的《猜数游戏》,一年级的《前后》。现就这四节课各取一点交流如下。

    一、抓重点需要心无旁骛

    绘本故事《让谁先吃好呢?》,主要内容是一群动物为了先吃到又红有大的鲜桃,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比试,然后决定谁应该先吃鲜桃。于是大家各种比试,长颈鹿、鳄鱼、猴子、犀牛、兔子、毛毛虫,各自挖空心思,体重、身高、嘴巴、耳朵、尾巴,大家比了遍。每一次比第一都落在了不同的动物头上,于是大家还是不知道谁应该先吃。

    最后毛毛虫别出心裁,因为每一次比试他都是排名最后,那么为什么就一定是从重到轻、从高到矮、从大到小、从长到短排序呢?如果反过来不可以吗?这样想着,毛毛一下便爬上了鲜桃,宣告了自己想法,只要倒过来排序,毛毛虫每次都是排名第一,因此理所当然他要先吃了。

    从整个故事来说,最大的教育点在于采取不同的标准评价同一个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从而启发大家要学会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但放置于一年级课堂,结合孩子思维和智力水平,以及教材相关内容,比体重和比身高理应成为本节课重点。事实上比体重环节用时也是最多的,这体现出执教者的重点预设。

    既然比体重是重点,个人建议可以更加突出,甚至做到心无旁骛。尽管整堂课老师有意识让孩子多说,但孩子的习得效果并不算很好。为此,如果说,在板书设计上老师有意出示“____比____重”“____比____轻”和“____和____一样重”这样的句式,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说话,这样的训练势必效果更加突出,记忆也更加深刻。

    有了比体重的经验,老师可以顺势引导孩子们把“重”字改成“高”字,把“轻”字改成“矮”字,就可以接着训练比身高了。在比体重和身高之后,再添加“嘴巴”“耳朵”“尾巴”等词语以及变换“大”“小”“长”“短”等词,本节课说话训练就大功告成了,当然孩子们的思维训练也看得见,想得到。

    二、做活动切忌苍白无力

    三年级的《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整体上不错。尤其注重了学生的操作,让孩子们比划周长到底是什么,并且进行了操作活动。但最大的不足是,无论老师的演示还是孩子的作品展示,都没有采取适当的方式,致使效果不佳,显得苍白无力。

    事实上在演示和展示过程中,如果使用展台——教室里有现成的展台——效果一定会更佳。可以试想,当老师手中拿着学生作品时,很多学生是看不清的,因此也不会关注,于是游离于课堂是必然的事。那么课堂的苍白无力便是自然的事。

    此外在测量叶片周长时,测量方法的确也值得探讨。课堂上孩子使用的方法是将叶片平放至桌面,然后用棉线依着边线绕一圈,再测量出棉线的长度。而且还要两个人合作,一个按住叶片,一个绕线。如果直接将叶片捏在指间,再把棉线从叶尖开始比齐线头,再顺着叶片边线将棉线一直比齐着绕下去,相信这样测量得更准确,也更省事与简单。

    再说如果活动场景展示于教室展台上,一定会收到更佳的效果。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也更加感性与真切,记忆也更加深刻,从而达到突破重点的目的,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活动自然需要起到深化记忆与理解的作用,因此切忌苍白无力更显得尤为必要。

    三、备教材力求深入浅出

    第三节课是一位年轻老师的课——《猜字游戏》,实际上就是关于“6”的认识教学。从整堂课的结构来看,以及老师课中对课堂的驾驭来说,老师对上课还是比较娴熟的。知道如何上好一堂课。

    但也正是由于年轻,对教材的把握还不够到位。首先是对教材的使用值得商榷。课上并没有使用学习单,也没有使用教材。直到讲完例题三,才让学生把课本打开,把例题三的答案填上去。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孩子下课后书上的空还是空着的,这就一定意义上削弱了教材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就是例题三教材的把握与使用,明显暴露出执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到位。例题三是“分一分,填一填”,学习的是“6”的组成。第一列是0、6,第二列是1、5,第三列上排是2,下排空着,第四列上排是3,下排空着,第五列上排空着,下排是2,第六列上排是5,下排空着,第七列全空。

    显然,每一列合起来是六,是本题的重点训练内容,同时,横着看存在着明显的规律。上排是从0到6的升序排列,下排是从6到0的降序排列。这种隐含的规律既可以引导孩子发现规律,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完成空格的填写,最后可以通过规律强化孩子对6的组成的理解与记忆。

    但执教老师却放弃了教材,舍弃了课本,完全没有使用教材,而是PPT上出示了一张全空的表格。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填写出了前四列:0、6;1、5;2、4;3、3,然后让孩子们自行在练习纸上写出后面还剩下的三列。虽然老师提示学生不用画表格,但一年级的孩子模仿写下表格式的“数字列”还是有些许难度的。

    通过观察,事实上有一半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当然也有不少孩子也画得很好。老师利用PPT把这一题讲完后,再让孩子们取出课本把这一题的空填上。这一安排,似乎课本只是老师使用的“教本”了,事实上课本更是学生的“学本”。

    这样的教学安排与教材使用显然丢失了教材的“学本”意义,错失了发现规律思维训练是机会,摒弃了教材编写的良好意图。因此要上好一节课首先是备教材,只有深入教材,心领神会,才能在课堂上轻松驾驭,自如浅出。


    四、知任务做到心明如镜

    最后一节课是一年级的《位置与顺序》单元的《前后》一课。这是第五单元的内容。执教老师出于某种目的,选了后面的内容。这样也是可以的。但练一练的第二题由于涉及到7、8、9、10的加减法运算,因此超出了学生目前的能力范围。这样一来,使得教学任务有所删减。

    这一节课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教学内容的把握。一般来说课本编写是一页新课一页练习,这是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但这一节课上执教老师教学任务概念模糊。五道练习题只完成了两题。当然有时教师也可以撇下部分习题不去理会,而去完成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题目或者更有意义的活动。

    但问题是距离下课还有七八分钟,老师就宣布了下课。这样看来,练习题的完成就显得很有必要。事实上这位老师是一位最“新”的老师,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这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在上课伊始借助鸡的简笔画和在PPT上出示人体从而认清“前后”的概念;其二是注重了让学生口头表达。

    相信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无论是哪位老师,通过学习以及其他优秀教师的点拨与指导,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会逐渐提升,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而研之,成长便是自然的事——学校优质课竞赛听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qz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