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学会提问》的目录时,意识到这又是一本难啃的书,可能比《掌控谈话》还要难懂。
而过去的经历提醒我,日常工作生活离不开沟通,掌握谈话技巧和提问方法,是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决定先看前言和第一章。

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总有人坚称我们一定要按他们所说的那样去做,因为他们最懂行,最知道我们该穿什么,该吃什么,该买什么,该相信什么。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应该高度警惕。想要慎思明辨、独立思考和判断,就需要批判性思考和提问的技能。
用批判性思维提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世界运行的规律,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怎样做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比如“该不该多喝茶”,那些劝我们多买茶叶的网址介绍了很多茶叶的用途及好处。而我们该不该去相信,是不是需要听专家怎么说?
生活中到处都有这些混乱的信息,倾听专家的观点,也是为我们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提供资料,而不是像个牵线木偶,被跟着走。
例如,客观评价某篇文章或某本图书中的证据,评判一场讲座或演说的水平高低,判断一本书的价值,同样都需要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分为两种,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有种常见的思维类似于海绵被放到水中的反应——充分吸收水分,而被称为“海绵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有两个优点:
第一,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就越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千头万绪。
第二,比较被动,不需要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信息来得既轻松又快捷。
它的缺陷是:
它对哪些信息和观点可以相信,哪些信息和观点应该摒弃,提供不了任何判断方法。
如果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那么最后读到的是什么,就会相信什么。
想要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吸收什么和忽略什么,就得带着特定的态度去读书。这种积极主动的参与方式就是“淘金式思维”。
不断地提问并思考问题的答案,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有多大价值。
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获取的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与它展开互动,这两种思维方式可以互补。
看完前言和第一章,没看到正确提问的具体方法,倒是给了我一点读书方面的启发。
以前读书是一字一句的看,记住书中讲的什么,现在是挑选一本书中最感兴趣的重点看。 看似是两种不同的读书习惯,实际上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
用“海绵式思维”去读些专业科学的书籍,比如这本《学会提问》,用“淘金式思维”去读些通俗的工具书,如《这样读书就够了》。
读不同类型的书,所花费的时间有长有短,收获的内容有深有浅,交替着看也是种折中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