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色戒》是我在好多年前看的,那时应该还是初三,读完之后只觉生涩,对小说中人物的想法行为也难以理解。
后来看了李安执导的电影,对王佳芝参与整个事件的初衷缘由就更是不解了。
时隔八年,如今回头再看这部不足万字的小说,觉得倒也了然了。从王佳芝这种女人的角度出发,去分解她的每一步行为,大致也能知晓标题为何著名为“色·戒”了。
可能当初没能读懂的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契入到那样一个时代背景当中,二是自己对于女人这种奇妙生物着实一无所知(虽然现在也还是一无所知)。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一直都存有这样一种偏执,张爱玲的《色戒》是文学,李安的《色戒》是情色。相同的故事,在不同时代下的演绎,所呈现的方式和主旨或有迥异自然也是常情。
要说当初是怀着怎样一种心情去看完这部电影,我想的话,大概是因为,那时自己的爱情观刚刚有所更辙吧。
关于电影的情节,大多数人也都知道。
战乱时期的女大学生王佳芝,受热血青年邝裕民的邀请加入爱国话剧社;随后他们精心筹备了一场刺杀任务,而王佳芝所扮演的角色,刚好是卧底在目标人物易先生身边的情妇;
整个任务最终因为王佳芝的感情沦陷以失败告终,话剧社的成员也因为她的一念之仁被全体枪决。
其实说到任务,不过是一群热血愤青出演爱过话剧后,在那样一种快意恩仇的氛围下,涌起的一股子激情,意气之下的决定。
每个人的出发点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一个合适的理由。
唯独是她,或者这样来说,无论是出演爱国话剧还是加入刺杀任务,她都只是一味被动的接受。
王佳芝本身不是那种忧国忧民的女子,说到底,还是她对邝裕明最初的那番爱慕,将她引上一条没有幸福的不归之路。
想来想去,可能就跟王佳芝自己说的那样,“我就是傻”
有人说,王佳芝与易先生相处不过数月,多数的交流几乎都存在于床笫之欢,两人间只有肉欲没有情爱。
就像张爱玲自己所说的,“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而这种所谓的情感,也许只是王佳芝迷失在任务与性爱之间的精神错觉。
但,谁又知道呢?
她讨厌梁润生,后来发现自己其实也并不喜欢邝裕民,她恨这些人把她推进火坑,但若她自己不愿也无人强求。
怀着这样一种对他人的怨怼,对自己的怨怼,去执行任务;而跟易先生的对峙与交融,几乎占据她生活的全部,相处日久,戏假情真,彼此萌生的那种感觉便不难理解了。
我不能评断小说中关于女人的言论对错与否,但我肯定王佳芝心里有过错觉和恍惚,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迷茫。
所以万变不离其宗,电影讲述的应该还是一个关于爱的话题。
对于老易来说,爱是久而久之的喜欢和沉迷;对王佳芝来说,却只是一瞬间的感觉与念头。可能过了那一瞬间就不会那么觉得了,在平常的状态下,她是感受不到的。
“爱是不问值不值得”,张爱玲是怎样理解自己说过的这句话的呢?曾有那么一刻,能够真实地感觉着,“他真的爱我”,那就是爱了。
不管其他时候自己是怎么想的,至少在爱产生的那一瞬间,她不会问值不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