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e29cac5b6f00d9fc.jpg)
整个下午直到夜晚,一直在读《无声告白》。
心头始终压着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掀不开,搬不动,心,时不时被挤压得变形,疼痛,泪,止不住喷涌而出。
我理解小说中每一个人的压抑,苦痛。
詹姆斯,被歧视被嘲笑被孤立,极度自卑又极其自尊。他最大的希望,竟然是自己能淹没在茫茫人海中,跟最普通的人一样,不成为与众不同的异类。
父母的卑微,种族的歧视,让詹姆斯没有一丝安全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356af01e1d7c10a1.jpg)
玛丽琳,能干要强,极有主见,有理想有抱负。当她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景的时候,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大女儿莉迪亚身上,她想让女儿成为她梦想中的女强人,为此,她愿意付出所有。
莉迪亚,胆小脆弱,为了挽留住母亲,为了让母亲开心,强压住自己真实的想法,努力迎合父母的愿望,努力成为父母最喜欢最想要的样子。
内斯,汉娜。完全被父母忽视的两个孩子。他们看着父母如何宠爱莉迪亚,看着他们把所有的关心和希望都给了莉迪亚。他们仿佛不曾存在过,被忽视被遗忘的孩子,多么怯弱,多么孤独!
这一家人,都是善良纯朴的人,他们都想好好爱彼此,都不想伤害任何一个人。但他们彼此心灵与心灵之间却隔着一条银河。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ef323390b466a8cc.jpg)
夫妻之间是如此,亲子之间亦如此。
詹姆斯从来没有告诉妻子自己父母低微的身份,玛丽琳也从来没有告诉丈夫,她的母亲不希望他们在一起。
他们对彼此说:过去的都扔掉,我们一起过好未来。
对最爱的人都不愿意倾诉隐痛,要么,他们爱得不够纯粹,爱得不够彻底。要么,他们曾经伤得太重,重到无法回顾。
无论哪一种原因,夫妻之间终究隔着一层壁垒,相安无事之时,这层壁垒透明无形,一旦遇到矛盾,这层壁垒就坚硬无比,硌得彼此鲜血淋淋。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85c62a81da612a4a.jpg)
我想,如果莉迪亚不那么善良温顺,她恶狠狠地反抗,她哪怕大叫大嚷,告诉父母,不喜欢数学!不喜欢物理!不喜欢当医生!哪怕因此赌气、绝食,甚至离家出走。
也许母亲会无能为力地放弃,承认莉迪亚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让她过上普通孩子的人生,反而让莉迪亚解脱了。
我想,如果玛丽琳不那么争胜好强,不那么执着于金光闪闪被人摩拜的虚荣,接受命运的安排,心甘情愿做一个温柔的妈妈,给孩子做各种好吃的食物,给孩子最温暖最舒适的心灵依靠,那该有多完美啊!
母亲不知道孩子想什么,孩子只知道母亲想要什么。都是出于爱,但这份爱,像两条无限延伸的平行线,始终无法交汇相融。
难过压抑的感受,久久不能平静。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30ef5c98a387fa60.jpg)
隐隐约约,我总能看到现实中的影子,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别人的。都那么沉重,那么得让人窒息。
终其一生,她都能听到母亲的心跳坚定有力地叫嚣:医生、医生、医生。她母亲是如此渴望实现这个梦想,莉迪亚明白,她根本不需要说出来,她的心愿一直摆在那里。除了当医生,莉迪亚无法想象自己能够拥有别样的未来和不同的人生。
每天,当玛丽琳打开速冻派的包装或者给索尔斯伯利牛排解冻——她拒绝做饭,全家人默默地接受了这一点,这是换来她重新出现所付出的代价的时候,她都会暗自筹划,再给莉迪亚买些什么书,科学展览,暑假辅导班。
“只要你感兴趣,”她每次都这样告诉莉迪亚,“只要你愿意。”她每次都是真心征求女儿的意见,但是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开口的时候紧张地屏住了呼吸。
而莉迪亚注意到了。“是的。”她说,而且她每一次都会说“是的,是的”。听到这两个字,她母亲的呼吸才会恢复正常。
洗衣服的间隙,玛丽琳会把当天的报纸从头到尾读一遍,一栏接着栏——她看到了希望之光:耶鲁大学收女生了,然后,哈佛大学也收了。美国人逐渐学到了几个新词:反歧视行动;平权修正案;女士。
玛丽琳在心中用金线为莉迪亚编织了一个华丽的未来,她相信女儿也希望拥有这样的未来:莉迪亚穿着高跟鞋和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莉迪亚站在手术台前,周围的一圈男人敬畏地观摩她娴熟的技术。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60675/f079c82c6137531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