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
满晰驳
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这是满晰驳几十年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满晰驳,原名曼福瑞德・波克特(Manfred Porkert,1933― )德国汉学家,西医学者、中医学者。其中文名“满晰驳”取意“以饱满的责任感反驳西方明晰科学的不足”。他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慕尼黑大学医学系西医老师,创办过“国际中医社团”,开展专题研究,并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学习班、报告会、学术交流会。数十年里,矢志努力,耕耘不懈。其编著出版的中医图书有:《中医临床药理学》、《中医方剂学》、《中医针灸学》、《中医论断学》、《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其中《中医基础理论》一书风靡欧美,使西方人对中医有了全新的认识。
什么叫科学?在满晰驳看来,科学必须符合以下三条标准:
一、以正面经验为基础。“正面经验”是针对确凿的事实而取得的实际效果。正面的事实与主观的臆测是相对立的,离开了事实,科学便失去了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正面经验”,是经验的事实资料的积累,能够重复和验证的。
二、陈述的单一性。即在一定的上下文意中,具体名词术语的含义是单一的。所陈述的内容都是有一致规定的,并排除其他含义,哪怕是稍微相似的含义。
三、经验资料的严格、合理的综合。“严格的”,是指不是任意的、含糊的和近似的;“合理的综合”,是指从收集到的经验资料中建立起合乎逻辑的联系。这种合乎逻辑的联系,就是这个学科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能使人们对未来事物迅速做出有把握的灵活推断,并使原有的结果再度产生。
按照这三条标准,可大致将20世纪的各种科学分为精密科学、原始科学和伪科学。少数学科属于精密科学,如物理、化学、天文学几乎完全符合三条标准,是精密科学。多数学科只符合第一条,可称为原始科学。离开了取得正面经验的确凿事实,则应称为伪科学。
在现代医学(西医)中,绝大多数是原始科学的知识,只有一小部分是精密科学,其中还有较大的伪科学的成份。与此相反,中医除了还有一部分是原始科学和伪科学的残余外,就绝大部分或者主体而言,应当称得上是精密科学。
中医的确不是西方标准定义的科学,更不仅仅是治病的技术,说它是科学和技术显然都贬低了它,因为它超越并包容科学技术。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等中国古代医书的传世,表明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且很早就有自己的药物学专著,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
中医是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而西医学的发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大踏步发展只有几十年。应当看到,它是借助物理学、化学的方法和理论,作为自身使用的技术才发展起来的,事实上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药理学基础。从根本上说,西医学还只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医学或动物医学,还远没有发展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医学。它将针对老鼠的实验结果应用于人类。须知,人类与老鼠毕竟有天壤之别啊。当然,西医在物理、化学方法基础上发展的医疗技术是很可贵的,但技术与科学是两回事。
西方医学已进入方法学的死胡同,它不能像中医那样对个体机能失调作出精确的、特异的判断,并进行治疗。西医盲目用药的现象很普遍,动不动就用抗生素、激素,经常服用很容易造成药物依赖,破坏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使高血压、心脏病、血栓等等病症随处可见。
满晰驳开始是学西医的,而且在慕尼黑大学医学系当过老师,也有行医资格。如果不了解西医,就没有资格批评西医。当然,决不是说西医一无是处,这里是从科学与技术的比较上讲的。从长远来看,中医应该比西医有更广阔的前景。因此,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医存在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自己把自己的宝贝当作垃圾忽视甚至丢掉了,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中医药在中国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对中医学的科学原理认识不够。居然也有许多中国的中医们对中医的科学性表示怀疑,这是问题的实质。中国自己不把中医药学当成科学,不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其根源是文化自卑感。中国人应该克服文化自卑感,大力宣传和发展中医中药学,要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医中药“正名”。中医是成熟的科学,不是经验医学,更不是伪科学。不要人为地把中医学搞坏了,让人家说你是伪科学。现在,西方人也已经觉察到西医西药的局限性了,但又没有其它办法,很多人把目光转向植物药物,希望从传统医药中寻找出路,这是中医中药发展的好时机。
近一百年来,许多人固执地相信用西医的方法可认发掘和提高中医,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医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许多人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民族虚无主义,不承认自己民族医学的科学性,不认真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一味追求时髦,用西医的标准和术语改造中医,扼杀中医。
可悲的是,当前这种状况还在继续恶性循环:在中国,虽然有“中西医并重”的行政规定,但在医疗的事实上,中医不能和西医享有同等的学术地位。专门研究中医的机构少,经费少,更危险的是研究方法的偏谬。研究人员没能对中医基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用深刻而又令人信服的论据去证实中医药的科学特点。
西方医学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和电子显微学基础之上,属于实证科学范畴。中医不是普普通通的技能或者技艺,不是通过多少年的高等教育和临床实践就可以成为中医泰斗的。中国学医的旧制和习惯法,其实是一种比科举制度和现代考试制度更先进的人才选拔体制,让社会成为最大的考场。
在中国,对中医的歧视处处可见。中国的西医师有157万人,中医师只有27万人。在综合医院中,中西医的比例约为1:9甚至5:95。更奇怪的是,在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学院也存在这个问题,中医院中,病历90%是用西医诊断学和病理学的术语写的,能用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和方法来诊病和开方的,一种说法是不到一万人,而且这些人年事已高。果真这样,那就悲惨了!
中医正在不断走下坡路,走向衰落,这种倾向如不迅速而有力地加以扭转,这个曾在理论上、实践上达到最成熟、最有效的水平的医学,很可能成为过时的东西。这不但对中国人民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对世界人民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中医的衰败不仅是医学上的问题,也是一个严竣的社会问题,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
中医医术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中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是和人的德性修养紧密相关的!为什么现在的西医大行其道,占据大半壁江山,而中医萎靡不振,鲜有大医现世,满晰驳认为有如下原因:
一、中国传统文化被毁坏,天人合一、善恶因果、仁义礼智信等正念正在消亡。
二、现行中医教育体系的问题。
三、人心浮躁、医风可疑,众多中医从业人员过多关注如何追逐名利,追求钱财,基本上不具备大医现世的德性背景和静悟条件。
四、由于污染日益严重,出于经济利益考量,中药厂商采取非法手段炮制中药饮片。这些因素都大大减弱了中药的药力,人们逐渐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