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们该如何去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重新获得自由

我们该如何去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重新获得自由

作者: 梦寒若 | 来源:发表于2020-07-27 17:05 被阅读0次

    文|梦寒若

    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但孝道让我们只看到前者,而否认后者的存在。于是,打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旗号,父母们就可以放肆地去伤害孩子,像自己的父母伤害自己一样,由此将恨与伤害传递下去。
                                  ——武志红

    高中那会儿,曾经在家乡听到村里的人讨论那家的母亲或者父亲又把自己的孩子打得呱呱作响。每次到早中晚吃饭的时间,总是能够听到那家的孩子的叫喊声。

    后来出去打工回来,又听到别人说起那家的孩子总是动不动就发脾气,都吓跑了媳妇了。

    那时,只是当作偶尔听到的一个故事,直到看了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才明白,那孩子是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那是他对父母亲的愤怒的发泄,因为父母亲所犯的错,苦了他和他身边的人。

    我们在小时候多多少少都受到过来自父母的伤害:打骂、训斥、被嘲笑无用,笨。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的自尊心会受挫。长大后的我们,性格也会有所缺陷。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的,也有一些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尊重。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清楚怎样的父母才是“有毒”的父母。

    摄影:梦寒若

    一、“有毒”父母的行为模式

    什么样的父母才算是有毒的父母呢?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中提到:很多父母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存在的,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这些就是“有毒”的父母。

    “有毒”的父母带给孩子的伤害都是一样的,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毒”的父母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类的父母在儿女面前制造了一个“完美”的假象,让儿女们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好”。

    第二种是“不称职的父母”,这一类的父母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忽略孩子的真实感受。而且他们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不易察觉且难以界定的,孩子感受不到他们的关爱。

    第三种是“操控型父母”,这一类的父母有两类,一类是直接控制,一类是巧妙控制。直接控制的父母是简单粗暴的去恐吓、威胁孩子,巧妙控制的父母会对孩子在生活中的事情指手画脚,安排得明明白白。

    第四种是“酗酒型父母”,这一类的父母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就是喜欢喝酒。在酗酒者生活的成员会有三种现象:酗酒者否认自己酗酒,酗酒者的配偶否认问题的存在,家庭成员维护酗酒者,做出家里没有人酗酒的假象。

    第五种是“身体虐待型父母”,这一类的父母,有些是认为孩子一生下来就是为了给自己虐待的,有些是自己心智还没有成熟,喜欢和孩子较真。有些是受到自己父母的影响,把自己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百度

    第六种是“言语虐待型父母”,这一类的父母有两种,一种是公开直接地贬损孩子,骂孩子笨。一种是间接贬损孩子,取笑孩子。这一类的父母都喜欢与别人争强好胜,忽略孩子的感受,只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第七种是“性虐待型父母”,这一类的父母并不多,但不代表没有。

    还有一种就是“有毒的家庭体系”,这一种父母都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种观念,要求家里的成员的观念必须一致。在了解了“有毒”父母的模式之后,我们再来了解这些父母对孩子都有哪些影响!

    二、有毒父母对孩子的伤害

    “无不是的父母”的孩子会认为自己的父母虐待自己是理所应当的,会把所有的过错都揽上身。觉得是自己的错才导致父母去伤害自己,但父母是无心的,都是为了自己好。这类父母的孩子会特别容易自责,总感觉对不起父母,在生活中丧失自信。

    “不称职的父母”的孩子在生活中会显得孤僻,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类孩子会特别在乎别人的感受,忽略自己的需求。

    “操控型的父母”的孩子容易叛逆,这类孩子会做出与父母观念相反的事情。“酗酒型父母”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有酗酒的现象,又或者所找的另一半也是酗酒的。这类子女长大后很难相信别人。

    百度

    “身体虐待型父母”和“性虐待型父母”的孩子,在长大后很难与别人相处。他们对外界没有安全感,无法对别人产生信任,总是用戒备的心去与别人相处。

    “言语虐待型父母”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做事拖延,有些孩子还会变得越来越自暴自弃,无所作为,下意识的给自己设定限制。还会经常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惊慌失措,无法建立起自信。

    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父母这个职业不用考证照,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偏偏是父母。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长大后的我们要想摆脱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唯有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三、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回望过去,不逃避,看清并认识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并努力去克服这些影响。

    摆脱父母的纠缠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说到: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你的人生也将由他们驾驭。

    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起一定的情感联系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度,不能把父母的需求放在自己的前头。如果过度地在意父母的需求,父母依然可以在情感上控制着我们。

    书中就提到一个例子:卡罗尔,小时候受到父亲的言语虐待。她已经五十二岁了,在情感上却还是与父母纠缠在一起,父母依然在控制着她。

    这是她对父母一味的顺从造成的,即便知道父母亲不会做出任何的改变,她却忽视这些,继续顺从父母亲的需求。

    百度

    所以我们要学会从观念、感受和行为上去摆脱和父母的纠缠,在情绪激动时,避免与父母接触。

    不再自我惩罚

    我们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生活,学会卸下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把这些责任归还给父母。我们可以拿着一张童年的照片,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对着照片上那个弱小的孩子说:“你不需要对……负责!”这句话的中间加上你曾经所受到的伤害。

    接着,我们要重复刚才所说的句子,只是把句子改成“我的父母应该为……负责”,要改变心里的想法并不容易,我们可以多练习几次,直到接受自己的感受,不再认为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的错。

    我们总是喜欢压抑自己的愤怒,这是被“有毒”的父母所影响,觉得可以发泄愤怒的只有父母。为了防止自己把这些愤怒发泄给别人,我们需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愤怒。

    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
    表达出你的愤怒:用力捶打枕头。
    增加运动量,将愤怒转化为运动可以帮助你释放出内心的紧张情绪,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大声说:“我很生气”!
    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

    只有我们感受和表达出愤怒,才能释放内心里的那个小孩,才能正视自己,不再自我惩罚。

    第三、与父母对峙

    勇敢地去面对父母吧!我们需要知道的一点就是,与父母的对峙不是为了报复他们,也不是为了惩罚他们,更不是为了向他们发泄自己的愤怒。而是为了直面他们,克服面对他们的恐惧。

    与父母的对峙肯定会遇到父母对自己曾经所犯下的错误的否认,甚至还会受到父母的指责。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与父母对峙:

    第一,对峙对改变自己有很好的效果;第二,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这受伤害的最大可能者就是子女和配偶。在与父母对峙之前,我们要看看自己是否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我们坚强到足以应对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或其他任何由对峙引发的消极情绪。

    我们要有充分的支持体系来帮助我们度过“期待对峙”、“对峙本身”、“对峙的后果”这三个不同的阶段。

    我们要将想说的内容事先写成信件或加以演练,练习使用非辩护性回应。

    我们要改变观念,不再继续为儿时所遭遇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当我们具备了这四个基本条件,我们就可以与父母对峙,对峙的方法有两个,第一是写信,第二个是面谈。

    写信可以让我们减少面对父母时,再次受到父母的言语,甚至是暴力的伤害,还能把自己所说的话修改到满意为止。写信还有另一种好处就是,当父母不在了,可以把写的信对着父母的照片念给父母听。

    当我们选择面谈的时候,我们得先要选好地点,这个地点必须是可以让我们感到轻松的。对峙之前要有心理准备接受对峙时,父母亲的各种反应。

    其次,我们还需要对自己想说的内容做好准备。不管如何,我们需要记住一点:父母的反应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回应才是最重要的。

    失败的对峙是不存在,只要我们迈出了这一步就意味着我们获得了成长。

    当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比以前变得更好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与身边的人的人际关系也会开始变好。我们也会比以前过得更加开心,我们便也开始获得了自由的人生。


    作者简介:梦寒若,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坚持做运动半个小时,喜读书,写作,画画,手办;追剧写影评,读书写书评,用小说故事文字书写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该如何去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重新获得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tt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