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素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习俗,在今天这个日子里,“面”无疑是餐桌上的主角!
除了面条,夏至前后,也是苏州杨梅上市的时节,漫山满坡的杨梅林,绿叶凝碧流翠,红果乌亮烁紫,身为苏州人,夏至不吃杨梅?岂不太可惜?!
夏至养生,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要夜卧早起。这是遵循夏季日照时间长,阳气旺盛的自然规律。即夏季适宜晚睡早起,不宜夜晚露宿贪凉,不宜长时间开空调送风,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夏至日不要出去插秧,冬至日不要出去飙娘”这是我们苏州的古老谚语,意思就是夏至日最长,不要出去打工插秧,冬至日最短,不要回家看望老娘。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 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 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是炎热的开始,气温将不断升高,人们的消化功能相对变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夏日吃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夏至喝粥,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习俗,寓意身体健康,平安吉祥。
苏州还有一句不太好听的谚语:“夏至勿吃粥,死了无人哭。”有强迫人家吃粥的意思。说明夏天吃粥是老祖宗非常认可的,因此在鱼米之乡,粥是苏州人夏日餐桌上的常客。苏州的米烧粥脂膏稠厚,香滑爽口,可谓粥之上品。特别在夏晚,一碗碗盛出稍冷后,佐以酱瓜、乳腐或自制的萝卜干,那是夏日里最好的享受。然而夏至粥所用食材有所不同,它是用绿豆,玉米,红枣,红豆黑米,紫米等食材混合一起煮的粥,加上老冰糖,慢慢炖煮熬制而成,喝上一碗开胃健脾,口感腻若凝脂,好喝极了。分享给大家。
《吴歈》蔡云
节交芒种算黄梅,拔草风从何处来?
惊听入时三送雨,怕闻小暑一声雷。
《夏至》——杨万里
夏至未至天已热,人行道上汗如雨。
池塘荷叶田田密,荷花初开鱼自戏。
《夏至》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网友评论